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幫助客戶存取款、辦理理財……這些業務對於南京銀行南京城西支行大堂的張睿來說再熟悉不過了,這是他每天主要的工作內容。入職5年來,他的工作時間是從早晨8點半到下午5點,一天算下來平均接待約50位客戶,其中70%是中老年人,辦理的大多是存取款、存單和理財等業務。“已經很少在網點看到年輕人了!”張睿感慨。
記者在銀行網點調查發現,一方面是年輕人鮮少去,老年人熱衷去;另一方面是櫃台窗口壓縮與裁撤合併部分網點。物理網點陷入尷尬局面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記者進入銀行網點尋求答案。
電子渠道分流是主因
哪些業務必須去銀行物理網點辦理呢?興業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大額現金支取、儲蓄卡掛失補卡、打印銀行流水明細等業務需要本人攜帶證件去網點辦理,其他簡單的業務在線上即可辦理。
近年來,電子渠道交易額快速增長。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量逐年增多。隨著支付渠道變得多元,手機銀行對線下客源大量分流。在北京市海淀區嘉豪國際商圈附近的城商行網點,記者與剛辦完業務的張麗聊了起來。“90後”的張麗從事教育工作,讀大學時還偶爾去網點,“但是現在,差不多有兩年沒來網點了。這次因為要補充銀行卡信息,需要在網點認證,才又跑了過來”。
張麗說,自從她把開通網銀功能的銀行卡綁定微信、支付寶等後,用手機付款非常方便,很少去物理網點了。通過手機銀行APP就可以實時查看餘額、轉賬和工資等情況,甚至完全可以在線上購買理財,不用跑腿,非常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