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韌爾東西南北風——中國經濟“韌實力”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22-01-29 09:34:14


2022年1月14日,消費者在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選購化妝品。(圖片來源:新華社)
 
  除了推進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中國政府還著力加強宏觀調控能力,使經濟治理優勢成為中國經濟“韌實力”的重要動力源。

  新冠疫情發生後,全球經濟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超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復甦,導致物價飈升,在一些國家,通脹指標甚至創下數十年新高。

  相比之下,中國堅持從本國國情出發,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降准、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在跨周期宏觀調控的過程中,中國把應對短期挑戰與推進中長期發展需求結合起來,注意防範政策“後遺症”,不僅保持了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而且物資供應整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溫和上漲。

  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經濟學家觀點,認為中國是疫情暴發後通貨膨脹的疏解通道而非通脹源頭。許多中國工廠吸收了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這有助於緩解世界其他地區的消費品價格進一步上漲。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認為,中國在總量政策上沒有搞“大水漫灌”,在結構政策上推出直達中小微企業的信用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定向調控工具,在幫助實體經濟紓困減負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完備的產業鏈體系、超1.5億戶市場主體和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構成的國內市場,也為中國經濟應對全球性衝擊築牢了防護堤。

  在剛剛過去的新年假期,福建德化最大的陶瓷出口商之一順美集團見證了火熱的銷售業績。帶有西洋工藝的日用陶瓷杯等產品受到外商歡迎。“今年訂單明顯比去年增加了不少,增幅在30%左右。”順美集團總經理鄭鵬飛說。

  海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6萬億美元關口,創歷史新高。全球“缺芯”“缺箱”的背景之下,中國憑借產業鏈優勢快速適應市場變化。2021年,中國集成電路產量同比增長33.3%,金屬集裝箱產量大增110.6%,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速高達145.6%。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