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韌爾東西南北風——中國經濟“韌實力”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22-01-29 09:34:14


2021年12月7日,在江蘇連雲港港口碼頭,貨輪進行集裝箱裝卸作業。(圖片來源:新華社)
 

  徐洪才說,全球供應鏈危機導致供不應求。大量外貿訂單流向中國,主要是因為中國的供應鏈完整、配套能力強、承接能力強。

  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對“韌實力”的塑造同樣功不可沒。2021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邁上44萬億元新台階,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4%。與此同時,吸收外資規模再創新高。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成果主要得益於中國堅持通過高水平開放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紅利。

  疫情發生以來,世界各國在公共衛生、能源供給、居民物價等方面同頻共振。美方一些政客卻大肆鼓吹“築墻”“脫鈎”、助長貿易保護主義,而中國堅定推進經濟全球化、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

  “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是中國為實現世界永續和平發展做出的選擇。

  從去年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到今年年初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落地生效,中國用一系列實際行動加快構建制度性開放的決策優勢。

  東方匯理銀行(中國)行長、法國銀行家魏可思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韌實力”深有感觸。他說:“中國建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工業體系,打造了令人贊嘆的基礎設施,而且發展不僅限於沿海城市,全國各地都是如此。更加可貴的是,中國的發展步伐從未停止,在數十年間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

  他說,這種韌性也在疫情應對中得以展現。“東方匯理銀行在中國的業務也只是在疫情暴發之初受到影響,之後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很快就運作如常了。”

  展望未來,魏可思認為,追求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將會為外國企業提供持續的強勁發展動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