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合力鞏固外貿好形勢
http://www.CRNTT.com   2022-02-07 09:04:11


  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在近期舉行的商務運行情況發布會上,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商務運行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然而,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全球系統性風險上升等因素,使今年外貿形勢仍面臨諸多挑戰。亟需各方面形成合力穩增長,鞏固外貿好形勢。

  經濟日報發表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鞏保成文章稱,當前,進出口領域在需求、供給和預期等多方面面臨壓力。需求方面,受疫情衝擊、供應鏈中斷、通脹高企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復甦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聯合國最新發布的報告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至4%。供給方面,“缺櫃、缺船、一箱難求”短期內難以徹底緩解,全球經濟循環仍待進一步打通。預期方面,在重要原材料價格上漲、運輸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叠加下,外貿企業的經營風險和壓力處於高位,“有單不敢接”“量大利潤低”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全球貿易預期偏弱。

  正因如此,商務部確定2022年為“外貿鞏固提升年”,並將通過一系列舉措來提升外貿綜合競爭力。而且,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從穩規模、穩鏈條、穩動能、穩主體四個方面進行跨周期部署穩外貿。此外,海關總署也在通過有關舉措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推進外貿促穩提質行動。

  文章認為,在當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下,鞏固外貿良好態勢並不容易,必須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與跨周期政策的有效銜接。具體來說,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多方協力提高外貿綜合競爭力。

  一是充分釋放金融支持政策效應,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針對疫情反覆導致企業出運前訂單被取消、延期等情況,可探索“政府+銀行+保險”合作形式,充分釋放金融支持政策效應,提高金融機構發放外貿融資的積極性,主動對接外貿企業融資需求,採取差別化融資授信管理,加大對外貿企業融資支持。特別是要加大中小微外貿企業融資增信力度,引導金融機構聚焦受貿易摩擦、經濟周期、疫情突發等影響而受困的外貿產業、製造業及相關配套產業,盡最大努力減少這些企業的陣痛。

  二是持續優化“直客對接”電商平台,暢通外貿流通通道。針對海運“缺櫃、缺船、一箱難求”、運力緊張、運價高企等問題,應把持續優化“直客對接”電商平台作為重點予以突破。以此引導各地方、各進出口商協會組織中小微外貿企業與航運企業進行直客對接,緩解港口缺箱、缺倉、持續擁堵的問題。同時還要持續加強國際海運領域監管,完善日常監測和應急調度機制,增強港口之間協調配合。

  三是以RCEP生效實施為契機,拓展東盟等新興市場。鞏固良好外貿形勢需要培育新的增長極。在深耕歐美等傳統市場的同時,應以RCEP生效實施為契機,擴大與東盟國家貿易往來。

  四是充分發揮自貿區優勢,共建加工貿易產業園。加工貿易是中國外貿的傳統優勢,也是中國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載體。當前要在充分發揮國內有關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優勢的基礎上,完善東中西部產業對接的合作機制,深化東部與中西部、東北地區合作共建加工貿易產業園區,引導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深度參與國際循環,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五是大力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增強外貿競爭新優勢。近年來,外貿新業態已成為中國外貿新的增長點並快速發展。要在此基礎上,發揮跨境電商綜試區的政策優勢,落實跨境電商“無票免稅”、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代辦退稅、出口海外倉等創新模式,構建“海外倉”網絡,不斷完善海外智慧物流平台,著力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打造一批全球離岸貿易中心城市或地區,增強外貿競爭新優勢。

  總之,要在統籌疫情防控和外貿發展上做文章,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更好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