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用創新科技守衛“大國糧倉”
http://www.CRNTT.com   2022-02-16 16:05:07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據中國青年報報道,1月28日,在中央儲備糧太原直屬庫有限公司庫區,一陣陣夾雜著機械運轉聲的風鳴聲,從一排排幾米高、形似巨大集裝箱的白色平房倉的風機口傳出。這裡的年輕人用創新的儲糧技術“機械通風”守護著“大國糧倉”。

  該公司倉儲科科長李彥紅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目前工作人員正在通過內環流控溫系統,進行冬季通風降溫,積蓄糧堆“冷源”,待夏季來臨,即可通過內環流系統抽出糧堆內的冷空氣,打到倉內空間,在糧堆和倉房空間內進行循環,降低倉溫和表層糧溫,“實現冬冷夏用,自給自足,讓糧堆做自己的‘綠色空調’”。

  據了解,通過該技術可以降低倉內溫度、糧堆表層糧溫和倉內濕度,達到控制糧堆最高溫度,減少儲糧害蟲滋生和化學藥劑熏蒸,實現綠色儲糧、科技儲糧、安全儲糧。

  記者跟隨李彥紅沿著22號糧倉外部的不銹鋼扶梯,登上約兩層樓的高度,來到糧倉大門前。

  打開糧倉大門,一股濃鬱的麥香撲鼻而來。倉內清爽乾燥,眼前一地金黃。踩著糧堆頂部的踏糧板進入糧倉深處,上千平方米的糧堆完整呈現在眼前。

  這裡所說的“糧堆”,不同於傳統概念中的“堆”。數千噸小麥在糧倉中如同被“切平”的蛋糕,被長方形的糧倉“約束”,從頂部看只有薄薄的一層,而事實上,記者腳下的小麥儲藏深度達6米,而僅這一個倉房,儲糧就達7000多噸。

  據了解,中儲糧太原直屬庫占地238畝,太原公司庫區共有39個倉房貨位。在糧倉工作了26年的李彥紅見證了糧倉向現代化、科技化、智能化的不斷轉變。

  “這是質的飛躍,過去需要保管員爬上糧堆,一個點一個點地插溫度計測溫。如今在儲糧7000多噸倉庫中我們可以無死角對糧堆進行電子測溫、視頻監控檢查,一旦發生異常,可以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在智能化監控室,李彥紅熟練地調出了22號糧倉的3D模型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