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城市化為中國生態改善作出正面貢獻
http://www.CRNTT.com   2022-02-24 10:59:38


 

  研究表明,中國快速城市化與“碳中和”的目標並不相互排斥,大規模城鄉人口遷移與流動可以釋放農村地區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擾動壓力,促進植被覆蓋與生物量的增加,提升生態系統的固碳能力,有助於國家“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中國城市化驅動了農村人口流動,農村人口減少地區每年形成的植被固碳約2.8億噸,相當於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年固碳量的1/4左右。

  讓城市化不斷促進生態改善

  “該研究認為,近些年中國森林碳匯增加是因為農村人口向城市化地區流動,人口減少導致了森林的增長,這種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們對中國碳固定的驅動因素的理解。”審稿人表示。

  此項研究還發現,近年來中國森林覆蓋度的增加趨勢減緩,森林生長飽和可能限制其長期固碳能力,特別是大規模人工林生態服務功能單一。對此岳躍民建議,未來生態保護與修復應重點關注生態固碳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

  王克林則建議,在“碳中和”背景下,國家重大生態工程的實施需要強化社會—生態系統的整體性,應重點關注人地矛盾的區域分異,優化工程空間布局及適應性修復方案。

  “國際上的經驗表明,進入鄉村振興階段和工業化後期,城市人口占80%左右、農村人口占20%左右比較合理。”王克林表示,我國早期城鎮化是農民進入工廠的工業化階段,現在的城市化是農民進入城市的市民階段。中國城市化特別是“大城市化”的推動作用不可忽視,要利用大中城市的發展驅動農村人口進一步向城市流動和轉移。城市化進程既為城市發展帶來活力,又為促進生態環境改善注入動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