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鼓勵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22-03-17 08:50:31


  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近日,民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下發《關於動員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民政部門和鄉村振興部門要將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推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鄉村振興不僅是農民的事,也不僅是農業部門的事,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久久為功,健全保障措施,使社會組織的參與行動既高效、有序,又具有可持續性。

  截至目前,各類社會組織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和專業優勢,為鄉村發展匯聚了不少能量。比如,有的社會組織推動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對口幫扶服務,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助力農民共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有的則推廣綠色生產生活和消費理念,並提供組織和資金支持;有的則為鄉風文明建設獻計出力,為互助養老、互助救濟、互助合作等提供組織載體。2021年,我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在這一過程中,社會組織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次文件的出台既為社會組織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發力方向,也給予了相關政策支持,未來會有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各類社會組織應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精准發力。

  產業方面,相關社會組織應發揮連接各方資源、廣納專業人才的優勢,起到聯結鄉村居民與城市居民、農業技術人才與普通農民的媒介和橋梁作用,助力培育“土專家”“田秀才”,同時為提供農技指導、產品營銷、資金服務等創造條件。各類生產技術服務型組織應以農村產業為抓手,激活資源、加大培訓,在提供服務、推廣和傳播科技知識之餘,推動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

  生態方面,環保社會組織具有的民間性、自治性特點,與公眾有著天然的親和力,能夠通過宣講與示範,使環保理念、環保意識、環保法律政策更好地深入人心。環保社會組織應在城鄉積極推廣綠色生產生活和消費理念,並提供組織、資金支持。近幾年,浙江環保社會組織投身美麗浙江建設,從“五水共治”的“嘉興探索”到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的“溫州經驗”,樹立了很好的標杆。

  鄉風方面,公益文化機構、體育組織、科普組織等社會組織可探索幫助農民建立科學豐富的休閑方式,鞏固傳統美德、民俗、禮儀,挖掘文化資源的價值,摒棄“薄養厚葬、高額彩禮、相互攀比”等陋習,培養“讓他三尺又何妨”的精神境界,為互助養老、互助救濟、互助合作等提供組織載體,共同營造淳樸文明的生活風氣。

  治理方面,通過不同類型的社會組織共同參與、自我管理、民主議事,形成黨委引領、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善治之路。比如,群團組織可對留守婦女進行就業和技術指導,讓她們主動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村務監督組織能有效遏制村級“小微權力”任性的風險,助力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生活富裕。在邁向共同富裕目標的過程中,應防止“因病返貧”“因殘致貧”現象出現。醫療衛生社會組織、特殊群體服務組織要及時宣傳相應的保健、醫療知識,提供一定的醫療公益服務,對農村殘障人士等群體,要根據其實際需求提供一對一服務,讓他們切實得到有效關照。

  社會組織參與鄉村振興,不僅是自身責任,也是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的重要價值體現。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社會組織必將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湘智(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