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偉大實踐的理論結晶
http://www.CRNTT.com   2022-04-07 08:34:24


 
  (七)推動高質量發展,回答了我國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問題。高質量發展,集中體現了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是為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新形勢下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為新發展階段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提供了根本遵循。

  (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回答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建設什麼樣的經濟體系問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以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基礎。2017年10月,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2018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我們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如期實現。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的現代化建設理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行動指南。

  (九)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回答了中國發展的道路問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特別強調,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中國發展繁榮進步創造了重要前提,改變了長期以來以西方現代化模式占主導的世界現代化格局,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發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十)構建新發展格局,回答了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問題。進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上升,傳統國際經濟循環明顯弱化。在2020年4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使國內市場成為最終需求的主要來源,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回答了進入新發展階段後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問題,是在應對各種嚴峻複雜挑戰中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重大戰略部署。

  (十一)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回答了中國發展的對外開放問題。黨的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京外調研第一站就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向世人宣示了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堅定信念。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這已為世界和我國發展實踐所證明。在2018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強調攜手應對全球性威脅和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中國必將以更高水平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必將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動,推動中國與世界共同繁榮和發展。

  (十二)統籌發展和安全,回答了發展與安全的關係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我國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我們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強弱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統籌發展和安全,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體現了統籌“兩個大局”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為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提供了戰略指引。

  綜上所述,習近平經濟思想形成和發展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偉大實踐,是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深化和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新的理論飛躍,是做好新時代新階段經濟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理論指南。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一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