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四個特性認識共同富裕目標和途徑
http://www.CRNTT.com   2022-04-15 08:54:13


 
  從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特點出發,認識共同富裕實踐途徑的開創性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共同富裕實踐途徑的經濟制度基礎和綜合優勢所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推動共同富裕,必須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最大程度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做大做優社會財富“蛋糕”,同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切好分好社會財富“蛋糕”,避免兩極分化。要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揮其對共同富裕的基礎性支撐作用。要堅持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發揮其對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作用,激發共同富裕的強大動力。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特性和行為規律,推動資本健康發展並為促進共同富裕服務。要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從重要著力點出發,認識共同富裕實踐途徑的艱巨性

  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比較突出,區域、城鄉、收入三大差距十分明顯,解決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是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著力點,在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途徑中,要將三大差距縮小到合理區間。從區域發展差距看,以沿海和內陸為代表的東西差距長期存在,以南方和北方為代表的南北相對差距日益凸顯,特殊類型地區發展相對滯後,推動共同富裕必須堅持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勞動力等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完善先富帶後富、先富幫後富的區域互助合作機制。從城鄉差距看,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資源配置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有待增強,收縮型城市不斷增多,鄉村發展依然落後,推動共同富裕必須提升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的要素集聚能力,著力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加快建立新型城鄉融合互動關係,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產業化,盤活農村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從不同群體收入差距看,我國低收入人群分布廣、數量大,推動共同富裕必須抓住重點,聚焦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進城農民工等重要群體精准施策,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准性,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穩步朝著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邁進。

  總的來看,共同富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的統一,其基本內涵、階段性目標、主要特征、實現方式和路徑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的多元性、階段性、開創性、艱巨性,有助於我們科學回答什麼是共同富裕、怎麼樣推進共同富裕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找准實現共同富裕的主攻方向,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斷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賈若祥 王繼源 陳曦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