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重視古籍,讓民族記憶生動起來
http://www.CRNTT.com   2022-04-19 09:24:45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正值暮春時節,趁著假日,北京機械工程師馮臻帶著10歲的女兒來到郊外,微風拂過漫山遍野的二月蘭,溪水淙淙,他們不禁吟出這樣的句子:“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咏而歸。”吟誦經典,是父女二人共同的愛好。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劍坐在書房裡,再次細撫清人徐敦仁的日記手稿:“漫言三峽皆奇險,亦有平漪百里餘。沙軟客行江底路,日斜人釣石中魚。”2021年,他將這部日記整理出版,讓更多人能從這個小人物的記述中感受歷史的溫度。

  四川成都“95後”攝影師陳馨,繼續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著《山海經》主題的攝影作品。五年來,她研讀典籍、繪制手稿、設計服裝,通過自己的鏡頭,把《山海經》描繪的神獸逐一再現,她的故事一度登上熱搜。

  古籍,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是民族的記憶,真實而清晰。它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具體而生動。從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加強文物和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到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加強文物古籍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再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古籍”這個關鍵詞高頻亮相,呼應的是學人的籲求,關注的是民眾的期待,承擔起的是時代的使命。

  更妥善的保護,更便捷的利用

  “你現在讀幾年級?”

  一年前,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博士研究生張億到一家圖書館的古籍部借閱古籍,館員卻劈頭問了這麼一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