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發展倡議與“一帶一路”協同增效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08:51:56


 
  在重點領域上,2030年議程17項目標與“一帶一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領域高度契合,全球發展倡議與2020年聯合國“行動十年”規劃彼此呼應,聚焦減貧脫貧、糧食安全、經濟復甦、教育衛生等當前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緊迫問題,提供“21世紀的解決方案”。圍繞為什麼要發展、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如何發展等一系列基本問題,雙倡議在重點領域相互促進,共同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通過發揮“一帶一路”倡議重要平台作用,重點打造健康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創新絲綢之路,合作建設一項項大手筆重點工程和一個個“小而美、見效快、惠民生”項目,與全球發展倡議一道關注發展中國家發展需求,不斷增強當地民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世界銀行《“一帶一路”經濟學》報告預測,到2030年,“一帶一路”倡議有望幫助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為全球發展合作注入了新動力。

  在議程設置上,全球發展倡議和“一帶一路”倡議是全球南南合作的主要推動力。一方面,中國將可持續發展具體目標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在重點專項規劃中予以明確和細化,推動可持續發展議程與“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有效對接。大力開展新時代對外援助和國際發展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重要合作平台。另一方面,中國與國際和地區組織尤其是聯合國系統攜手合作,《關於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諒解備忘錄》《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等文件已經轉化為務實行動,中國還加強同新興市場國家戰略協作,同小島嶼、內陸、最不發達國家發展進程協同。中國已經同世界2/3的國家和1/3的主要國際組織形成了“一帶一路”共識,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的啟動標誌著倡議合作機制建設的重要一步。

  中國智慧: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

  全球發展議程已經進入倒計時,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69項具體目標必須在2030年之前實現。全球發展倡議與“一帶一路”倡議由中國提出、屬於世界,把握全球發展脈搏和迫切需求,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持,展現出強勁韌性與旺盛活力。全球發展倡議與“一帶一路”進一步實現相互促進、協同增效,需要從三個維度推動落實。

  一是團結廣大發展中國家,進一步釋放南南合作潛力。在南南合作框架內為其他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尊重發展中國家平等的發展機會和權利。遵循務實合作的行動指南,把握數字經濟、疫苗合作、互聯互通和綠色發展等領域發展機遇,開展聯合自強。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要求發達國家言行一致,支持發展中國家綠色低碳轉型。探索新經濟形態和新發展模式,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促進經濟和社會恢復與發展。

  二是聯合發達國家,進一步縮小南北發展鴻溝。2015年7月1日,中國成為經合組織(OECD)發展中心成員。經合組織秘書長古裡亞稱之為“互惠互利、知識共享的歷史性變革機遇”。中國改革開放探索出的“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時實現了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時發揮了後發優勢與先發優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新興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G20扮演橋梁和紐帶作用。這是“一帶一路”建設主張開發第三方市場的動力。發達國家加速經濟復甦採取的措施和國際發展承諾將決定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發展道路,直接影響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敦促發達國家落實發展援助承諾,實施負責任宏觀經濟政策,遏制高通脹向全球蔓延,減少對發展中國家的負面外溢效應。共同反對任何國家和個人搞技術封鎖、科技鴻溝、發展脫鈎,反駁西方對我遏制打壓、攻擊抹黑的同時,推動南北合作和三方合作。

  三是加強和發揮聯合國作用,踐行多邊主義。繼續推動聯合國將發展置於議程核心位置,將踐行多邊主義貫穿在國際發展合作的各方面。旗幟鮮明地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反對意識形態劃線和發展問題政治化。堅持國際上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繼續堅持南北合作為主渠道、南南合作為補充的國際發展合作格局,在多邊發展框架下推動和引領全球發展合作的話語體系建設、知識構建、範式研究。推動私營部門、非政府組織、專家智庫、媒體等積極參與落實2030年議程。

  總之,通過對發展問題“再聚焦”、對可持續發展目標“再承諾”、對全球夥伴關係“再提振”、對國際發展合作“再激活”,中國為縮小南北鴻溝、破解發展不平衡提出了“路線圖”,為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了“加速器”,為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起強大合力。全球發展倡議和“一帶一路”倡議不斷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促進全球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王義桅(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陳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