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古籍續命,為文脈留根
http://www.CRNTT.com   2022-04-26 14:53:40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據新華社報道,64歲的楊利群依然每天準時出現在雲南省圖書館古籍修復工作室。已經過了退休年紀的他沒有選擇在家享清福,而是繼續陪伴著鑷子、毛刷、補紙這些幾十年來的老朋友。

  他是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的古籍修復專家,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聘請的修復導師。然而,他還是更喜歡戲稱自己為“面糊匠”。

  楊利群出生在一個古籍修復世家,父母曾是雲南省圖書館的古籍修復師。十幾歲起,他便跟著父親學古字畫修復裝裱。工作後,他又同母親一起修復圖書館的珍本善本。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古籍大省,各類古籍存量逾百萬册。長期以來,大批古籍散落民間,飽經歲月侵蝕,亟待搶救性修復。

  楊利群發現,家傳的這套手藝雖在修復漢文古籍時游刃有餘,但在修復少數民族古籍時卻未必適用——少數民族與漢族對書籍的使用方式不同,例如彝文古籍常用於祭祀場合,少不了煙熏火燎的油污或燒損;有的藏文古籍因紙張受潮後結板形成“書磚”……

  為了醫治這些“疑難雜症”,他日複一日地摸索。

  2014年,在修復“納格拉洞藏經”時,為了尋找修復藏文古籍的補紙,楊利群多次前往香格里拉等地,最終找到了當地特有的狼毒草。他嘗試提取其原液加入補書所用的紙漿中,首創“人工紙漿補書法”。

  雲南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主任計思誠介紹說,這一方法不僅解決了少數民族古籍修復用紙問題,又有助於減少古籍蟲蛀、生黴。“納格拉洞藏經”的修復被列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重點項目成果,“人工紙漿補書法”也已在業界得到廣泛關注和運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