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更有精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政部指導各地健全完善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使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保障。
靠“網格”精准識別。江西省撫州市黎川縣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建立“村居—片區—小組”三級網格化困難群眾數據庫,分成網格點561個,主動摸清困難群眾底數。
靠“數據”精准幫扶。山東省德州市建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機制,形成一戶一檔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全景畫像,將原來分散在15個職能部門的42項救助政策以及部分福利政策全部納入大救助平台運行,已實施各類救助幫扶超118萬人次。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匯集6000多萬低收入人口信息,通過數據比對等手段開展低收入人口常態化監測,實現對低收入人口的主動發現、即時干預、精准救助、綜合幫扶。
——幫扶更有溫度。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農民馬吉飛受疫情影響,一時沒了收入。每個月,馬吉飛還要為患病的父親支付醫藥費。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馬吉飛為父親申請了低保,“申請後很快就批了下來”。
對受疫情、災情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城鄉居民,各地民政部門及時調整、密集出台社會救助政策措施,適度擴大最低生活保障和臨時救助覆蓋範圍,向生活困難未參保失業人員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對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非本地戶籍人員,由急難發生地及時實施臨時救助;加強探視照料服務,對被隔離收治對象家中需要監護或照料的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群體,及時安排人員提供照料幫扶。
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讓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救助質量成色更足、更有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