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數字化課堂 如何給教與學帶來新可能
http://www.CRNTT.com   2022-05-03 20:48:44


  中評社北京5月3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  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對線上教育不再陌生,也更加細究線上教育的質量。相對於為應對疫情而大規模啟動的一些中小學線上課程,大學其實早在十年前就開始了線上教育資源的構建。2012年是國際上的慕課元年,慕課大潮在世界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領域內興起。從2013年開始,因其“遠程參與度”“共享性”“學習者數量”等優勢,我國高等教育開始擁抱慕課大潮,以此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於2018年啟動的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更是使慕課在高校課程建設中扎下了根。如今,“雙萬計劃”已迎來第5個年頭,我國在線一流課程建設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又是否真正實現了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呢?

   “第一次感受到故宮角樓在夕陽下令人震撼的美,是在考完《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之後的那個傍晚;學完了《不朽的藝術》,再去博物館不再是陪兒子完成任務了。學習MOOC(慕課)之前和之後的對比,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鮑勃·迪倫的那句‘昔日我曾蒼老,如今風華正茂’。”北京某事業單位公務員陳睿在慕課平台留言欄這樣寫下聽課感受。

   數字化的課程資源正幫助更多人“煥發青春”。近年來,慕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虛擬仿真課程等新型數字化課程走進了大學校園,甚至拓展到更大範圍的社會學習者。教育部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2年2月底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已超過5萬門,選課人次近8億,高校教師使用混合式教學比例提升至84.2%,一套包括理念、技術、標準、方法、評價在內的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方案基本形成。

   在“嘗鮮”之餘,這些新方式、新資源究竟好用不好用?未來的發展又有哪些新方向,將給“教”與“學”帶來怎樣的深刻變化?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體驗豐富、效率提升,數字化拓寬學習廣度

  戴上VR眼鏡,屏幕上的“大心臟”頓時立體起來,好像懸浮在空中;360度旋轉、自由放大縮小、沿著平面“解剖”,在操作筆的指引下,這些功能可以輕鬆實現。在北京海淀區後廠村慧科集團元宇宙教育體驗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桌面式VR一體機設備。通過4個攝像頭和陀螺儀,它可以實現操作筆和眼鏡的高精度跟蹤,同時還支持數字內容虛擬拍攝,並通過直播平台滿足學生線上自主學習、在線研討的需求。“真是醫學生的福利!”觀者紛紛贊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