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疫情下,這些企業產能何以不減反增
http://www.CRNTT.com   2022-05-03 21:11:17


 
  數字化帶來韌性

  早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很多企業就開始了數字化轉型,初衷是解決各自的痛點,建科也是如此。2010年到2013年是全國建築行業的一個高峰,建科的產品防墜安全器當時供不應求。“產品供不應求,聽起來特別好,但是其實非常痛苦——勞動力找不到,設備買不到。”陳愛華說,“建築行業高峰過後,又是周期性的低谷,導致企業員工、設備過剩。”

  如何抵禦行業起起伏伏帶來的不確定性?建科的方案是智能化與數字化。2018年,建科在金山區建立了智能工廠,研發基於機器人的自動化工作站、基於機器視覺的智能加工生產線。如今,1名工人可以管理5條生產線31台設備,而傳統模式需要13人。

  與智能製造配合的是數字化管理體系。通過數字孿生管理平台,線上、線下工作人員無縫鏈接,即使居家辦公,也能在數字化看板實時監測工廠內設備故障、耗材更替、物料更換等信息。下轉 4版

  (上接第1版)如同建築行業的周期性起落,近兩年來疫情反反覆複,也給企業生產帶來不確定性。“疫情導致物理空間上的交流受阻。怎麼補救?用信息技術打破物理隔離。所以,只要有提高人和人之間協作效率的需求,就有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商業智能系系主任張誠教授說。

  有了數字化工具後,管理與生產、線上與線下高度協同。疫情期間,建科只需幾名工人身處車間就能維持工廠運作,其他員工均可遠程辦公。公司產能提升了65%,抵禦波動的韌性也增強了。

  數字化非為疫情而生,卻在疫情期間大顯身手。

  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