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4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陳雲霽曾說,好的基礎研究者一定是很孤獨的人。回首他20年的科研之路卻發現,並非如此。
陳雲霽現任全國青聯常委、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計算所)副所長。2012年,29歲的他成為中科院計算所歷史上第二年輕的研究員。當時,他正處於工程師和科學家的“叠加態”。
在這岔路口,一個決定改變了他的職業命運。2013年,時任中科院計算所所長孫凝輝唯才是舉,讓年僅30歲、只做了1年研究員的陳雲霽作為學術帶頭人(PI)主導智能處理器基礎研究,當時計算所40歲以下的PI屈指可數。“沒想到,孫老師真的給我機會去實現幼年的科學家理想。”陳雲霽說,此後,他堅定地奔赴這個理想,再也沒有任何動搖。
成為PI後,陳雲霽全身心投入到人工智能和芯片設計的基礎研究交叉領域。很多人勸他,別搞這麼虛無縹緲的東西。陳雲霽在黑暗中摸索,好在有志同道合的弟弟陳天石和客座教授Temam。他沉下心釐清了深度學習算法在硬件上執行的共性基本特征,提出了一套適合深度學習的處理器範式,證明了深度學習處理器的巨大潛力。
他們的兩篇論文DianNao和DaDianNao拿到ASPLOS和MICRO體系結構的最佳論文獎。《自然》雜誌評價他們是深度學習處理器的先驅和引領者,陳雲霽被評為2015年度全球35位傑出青年創新者。天才少年陳雲霽的故事開始廣為傳頌。
論文拿獎後,孫凝輝問陳雲霽:你能做出真正的深度學習處理器芯片嗎?
如果繼續把重心放在發論文上,陳雲霽或許能拿更多最佳論文獎。但他卻決定擺脫論文依賴,挑戰實際芯片研發。“我希望我們的研究工作既精巧、有美感,又實用。”陳雲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