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科研人員堅守南繁基地開展農作物育種工作
http://www.CRNTT.com   2022-02-13 01:33:23


  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虎年新春,海南三亞樹綠花紅,林蔭道旁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喜氣洋洋。

  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種子繁育“大本營”。每年冬春,都有數千名科研人員前來,利用豐富的光溫資源開展農作物加代育種研究,由此產生我國作物育種的專業術語:南繁。據估算,全國育成農作物70%的新品種都經過南繁。記者來到南繁基地,一探這裡的新春氣象。

  “農時來了,大年初一照樣下田”

  三亞水稻國家公園裡張燈結彩,游人如織,繞過喧鬧,穿過一道小門,一幅寧靜的田園美景乍現眼前。

  畝畝方塘,稻禾青嫩,白鷺蹁躚,不知名的鳥兒俯衝、懸停,捕魚、捉蟲。遠處的青山連同藍天白雲,倒映在稻田水面,勾勒出峰穀相連的動人線條。

  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楊漢樹今年又選擇了留守,這將是他在南繁基地度過的第五個春節。自2004年開始,楊漢樹就在南繁基地工作,他的堅守源自雜交水稻畝產突破帶來的震撼。

  當年,袁隆平院士團隊在南繁基地培育出“超優千號”雜交水稻,這讓楊漢樹開了眼界,“穗子很大,單穗平均340粒,大一些的500粒,而普通水稻只有270至280粒。抗倒伏特別好,再怎麼長都不倒,稻穀幹了也不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