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圍繞“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要發揮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務政策制度體系,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務”。這充分彰顯了黨中央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堅定決心,也為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措施推進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一)
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任重道遠。穩步朝著這個目標邁進,首先應當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清醒的認識。具體來看,一是經濟支撐力有待加強。一季度,我國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但由於國內外環境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加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經濟復甦動力較弱,企業經營壓力和資金周轉壓力加大,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二是中等收入群體需進一步擴大。從收入現狀看,雖然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縮小,但城鎮內部的收入差距有所增大。從群體分布看,中等收入群體的占比,相較於構建橄欖型社會結構的目標,尚有較大差距。三是公共服務優質資源結構性短缺。目前,城鄉一體化程度還不夠高,農村地區公共服務網絡覆蓋落後於城市。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低於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一些常住居民無法與戶籍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權利。城鄉之間依然存在優質醫療資源、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問題。
還要看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同時,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所需的文化建設也有待加強。目前,我國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斷增長,但人力資本基礎整體上仍然比較薄弱,部分城鎮低收入群體和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拓展增收渠道和提升致富能力。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