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做縣委書記就要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
http://www.CRNTT.com   2022-05-14 16:58:08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2022年5月14日是焦裕祿同志逝世58周年紀念日,今年也是焦裕祿同志誕辰100周年。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焦裕祿在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工作只有一年多,卻用全情的付出甚至生命,塑造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縣委書記的光輝形象,在人民群眾心中鑄就了一座永恒的豐碑,歷久彌新。

  行走蘭考,有句話常常入耳——“看到泡桐樹,想起焦裕祿”。

  說起蘭考的民族樂器產業,還要從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說起,正是在他的帶領下,蘭考縣才有了發展民族樂器產業的基礎——泡桐產業。

  蘭考位於豫東平原黃河九曲十八彎最後一道彎附近。60年前,這裡常有風沙、鹽碱、內澇之患,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縣。1962年,焦裕祿來到這裡擔任蘭考縣委書記。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他帶領蘭考人民栽泡桐、戰風沙、治鹽碱、除內澇,不但為蘭考人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焦裕祿精神”,而且還為蘭考人民的未來發展留下一個“綠色銀行”——泡桐。

  在焦裕祿幹部學院門前,1963年,焦裕祿親手種下的一株小樹苗,歷經59年,依然挺拔,這就是著名的“焦桐”。

  20世紀80年代,一位上海樂器師傅偶然發現,成材後的蘭考泡桐木質疏鬆適度、不易變形,板材透音性能好、共鳴度高,被譽為“會呼吸的木材”。這一發現,讓不值錢的泡桐身價倍增,被制成琴瑟、琵琶等民族樂器。於是,樂器產業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防風固沙的泡桐樹變成了“搖錢樹”。

  5月14日出版的《人民政協報》在頭版刊文介紹:焦裕祿當年帶領群眾治沙種下的擋風樹,如今成了農民致富的“綠色銀行”。蘭考縣形成了以民族樂器、桐木家具、桐木板材為主的焦桐經濟產業鏈,年產值已達百億元,我國民族樂器行業95%以上的板面取自蘭考,就連維也納金色大廳裡也曾響起過蘭考桐木樂器奏響的華美樂章。

  位於東壩頭鄉東部的張莊村曾經風沙肆虐,是當年蘭考縣最大的風沙口。1963年,焦裕祿帶領群眾除“三害(風沙、內澇、鹽碱)”,工作隊來到這裡查風口、追風源,組織群眾挖泥封沙,栽種刺槐……21世紀伊始,這裡仍是貧困村。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07戶754人,經過幾年的大決戰,張莊村完全擺脫了貧困。僅2018年就接待外地遊客15萬人次,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3000多元達到現在的1.1萬元,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典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