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宏觀經濟政策多重積極效應持續顯現
http://www.CRNTT.com   2022-06-18 08:50:36


 
  不斷增強和發揮協同效應

  文章指出,為了更好發揮各項政策舉措的協同效應,我們堅持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機制,建立健全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制,促進各項政策措施協調聯動、同向而行,努力推動經濟發展盡快回歸正常軌道,促進經濟發展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

  部門協同發力。圍繞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著眼於更加靈活有序高效地服務於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經濟管理部門各司其職,從保持經濟增長、促進居民就業、穩定市場物價、平衡國際收支等方面著手,加強總量指標與結構性指標的有機銜接,下更大力氣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實,積極謀劃增量政策工具,著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央地聯動共進。中央政治局對穩經濟穩就業穩市場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全力擴大國內需求、穩住市場主體、做好能源資源保供穩價工作、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各地自覺響應和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精神,在充分考慮自身實際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地方發展實際的特色政策,並分步驟有條理地加以落實,努力形成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的強大合力。

  政企深化合作。為消除疫情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運行的衝擊,各級政府主動瞭解市場主體訴求,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建議,積極幫助協調解決企業面臨的緊迫問題,全力打通制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運行的卡點堵點,確保鏈上核心企業正常生產經營,並帶動上下游大中小配套企業協同復工復產,努力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內外互動加強。積極應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一些主要經濟體通脹高企等復雜嚴峻形勢,在主動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協調的同時,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全力做好能源、糧食、礦產品等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持續改善外資發展的營商環境,加力提效支持外貿外資穩定發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逐步形成內外良性互動的經濟循環機制。

  不斷增強和發揮引導效應

  文章強調,強化預期管理,增強政策的前瞻性、指導性,是近期宏觀經濟政策的顯著特徵之一。通過健全宏觀經濟政策信息發布機制等措施,及時有效引導和改善市場預期,增強了人民群眾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宏觀經濟政策信息發布機制日益健全。國家統計局定期發布宏觀經濟運行數據和專家分析報告,答疑解惑。國家發展改革委積極舉辦月度經濟形勢發布會,廣泛回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及時發布每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其他相關部門也不斷完善政策信息發布平台和機制,努力增強政策透明度,加強跨部門跨地區信息交流共享,協同穩定市場預期。

  宏觀經濟監測和風險防控能力不斷提高。經濟主管部門積極強化基於大數據的經濟監測預警能力,定期召開專家研討會、行業分析會、企業座談會等,適時及時對宏觀經濟把脈問診,加強對各領域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問題的研判,並根據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完善政策措施,增強了政策的連續性、應變性、可預期性。強化風險意識,緊密跟蹤分析重點領域、主要市場的風險變化,加強不同領域風險監測聯防聯控,及時做好相關處置預案,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同時,宏觀經濟政策出台評估更加客觀審慎,積極出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縮性政策,避免出現政策性風險。

  不斷增強和發揮創新效應

  文章分析,近期出台的宏觀經濟政策在思路理念、方式方法、工具手段等方面都帶有創新性,有力提高了中國宏觀經濟治理的相機抉擇能力和水平,有利於統籌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等多重目標任務。

  理念思路創新落到實處。強化定向調控,針對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因素,牢牢抓住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從供給端發力,更多依靠市場力量,更多運用改革辦法,進行“噴灌”“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強化趨勢調控,針對經濟發展中的周期性因素,注重從需求端發力堅定擴大內需。做好“靈巧調控”,在尊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基礎上,注重發揮宏觀經濟政策“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堅持用更精巧的調控辦法、更小的代價取得更大的治理效果。

  方式方法創新運用到位。堅持把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觀調控政策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健全完善跨周期政策設計和逆周期調節機制,統籌推進短期周期性問題和中長期結構性問題的解決。既以傳統逆周期調節中常用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影響總需求,又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生產結構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重大生產力布局優化,促進經濟總量和結構雙平衡。

  工具手段創新執行有效。更加強調直面市場主體以及間接調控與直接調控相結合,既提高政策的時效性,又改善宏觀經濟運行的微觀基礎。創新實施一系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推動實現供給側調控工具與需求側管理手段更好配合,充分發揮供給對需求的適配和引領作用,推動中國經濟在增速換擋中實現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