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地球的皮膚”該如何保養
http://www.CRNTT.com   2022-07-17 18:26:50


 

  而東北平原,從幾百年前的“闖關東”開始,逐漸成為中國重要的糧倉。但由於長期過度開發利用、氣候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東北黑土地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問題,比如耕作層有機質含量的銳減、黑土層的“變薄”和“變硬”等。

  為此,中國科學院聯合相關省區共同發起“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用科技創新支撐黑土地永續利用。南土所作為國內的主要研究力量,有多名研究人員參與其中。

  “對於中國人來說,‘吃飽’是最重要的事。”張甘霖介紹,19世紀時,德國化學家李比希提出了養分“歸還學說”,認為任何一種作物都會消耗土壤肥力,因此必須施用肥料,使土壤肥力的消耗和養分的歸還保持平衡。

  “這一發現極大地促進了化肥工業的發展,大大增加了作物產量,從而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繁榮。”張甘霖表示,現如今“吃好”成為大眾更關心的問題,土壤則是這一切的基礎。“東北大米之所以有口皆碑,離不開肥沃的黑土地。現在通過科技會戰,我們也希望能為用好養好黑土地築牢基礎。”

  瞭解為地球“護膚”的知識點

  當下,糧食問題已是全球矚目的熱點。而保護好土壤,無疑是人類避免危機加深和走出困境的“基礎的基礎”。

  張甘霖表示,目前土壤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土壤侵蝕,也就是水土流失,每5秒鐘就有一個足球場面積大小的表層土壤被侵蝕。然而,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在於,破壞很容易,恢復起來卻相當難。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研究顯示,地球表面形成2~3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長達千年的時間。因此,土壤資源來之不易。與此同時,受到戰亂、極端天氣等影響,全球的糧食產量也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一些國家甚至限制了糧食出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