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金融業綜合化運營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2-07-21 08:26:49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綜合金融是指在符合金融監管要求前提下,金融機構向客戶提供銀行、保險、證券等兩種或兩種以上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經營模式。近年來,伴隨中國金融產品的創新性突破,金融機構間的經營壁壘逐漸被打破,金融市場業務亦開始形成廣維度運營、多行業聯動、跨市場關聯的綜合化運營特徵。這種綜合運營的方式通過多元化供給拓展了金融機構的服務領域,有力應對和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助力經濟穩增長。

  綜合金融有利於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網英大集團金融研究所吳潔文章介紹,近年來,中國綜合金融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有效開展綜合金融試點示範,助力應對疫情和服務民生,以金融業綜合化運營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金融機構開展綜合化運營既有實踐基礎,又有實踐價值,有利於全面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第一,綜合金融逐漸成為金融行業發展趨勢。綜合金融是金融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1999年,美國通過《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終結了金融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局面,開啟了金融混業經營的時代。隨著中國金融開放創新進程加速,金融綜合化運營穩步發展。2002年,國務院批准三家金融機構在開展主營業務的同時,能夠投資或設立發展其他業務的金融機構,形成綜合化金融集團。2014年,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以相互控股、參股的方式探索綜合經營。2020年,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頂層設計出台,明確對金控公司實行金融牌照化管理。2022年,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兩家金控公司設立許可。在政策支持下,金融集團以及金控公司通過發起設立、併購、參股等方式,廣泛實踐綜合金融運營,向社會提供更多元的金融服務,優化實體經濟資源配置,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第二,綜合金融是實現經濟循環暢通的有效手段。金融通過分層次、廣覆蓋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解決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困難、資金接續受阻等難題,增強政策的直達性和準確性;針對中國城鄉居民的消費現狀和結構變化趨勢,精準布局最終消費和有效投資;促進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暢通。

  第三,綜合金融是解決供需不足的有力舉措。全方位、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資金供給,推動構建更有利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升級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以高質量供給引導和創造新需求;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引導資本市場支持和服務於實體經濟,更好解決供給側和需求側難題。同時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積極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綜合金融合作,有利於進一步改善供需關係,提升國內總供給與總需求水平,提高國際競爭力引領力。

  綜合金融助力穩經濟的著力點

  文章表示,金融服務綜合運營持續深化要求金融機構在綜合金融模式選擇上取得新進展,科技賦能綜合運營取得新突破,統籌協調和組織構建取得新提升。

  第一,精準發力選擇契合的運營模式。中國幅員遼闊,具有差異化發展特徵,各地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綜合化發展的過程中應堅持因地制宜、探索經驗、精準發力。結合中國金融業的實踐經驗,綜合金融經營大致可分為四種模式,即融資驅動、投資拉動、保險帶動、支付賦能等。金融機構應該結合自身要素禀賦,以業務發展階段為依據,以最具競爭力的功能為驅動,設計適合自身特點、契合戰略目標、適應地區發展的綜合金融模式,調用多方資源,精準開展綜合金融服務。在轉型實施過程中,金融機構應該深入挖掘客戶需求,帶動業務發展,形成多極牽引、多元互動的綜合金融經營模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