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王元豐:歐美應對高溫“氣變”應更主動
http://www.CRNTT.com   2022-07-27 13:39:11


  中評社北京7月27日電/據環球時報報道,今年夏天,北半球多地氣溫連連突破歷史最高紀錄。在美國,自6月以來,多個地區經歷了四波熱浪襲擊。英國召開緊急內閣會議,討論有史以來第一次因極端紅色高溫警告導致的“國家緊急狀態”。中國連續發布十幾天高溫預警。多國“高燒不退”已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健康和安全。

  必須看到,目前北半球的極端高溫天氣是氣候變化的結果。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地球氣候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最近50年全球變暖正以過去2000年以來未曾見過的速度發生。近年來,不只是中國、世界很多國家都在經歷熱浪、強風暴、寒潮等災害性氣象事故。這說明氣候變化已經不是“狼來了”式的科學家警示,而成為了各國需要嚴肅面對的現實考驗。

  應對氣候變化,要求國際社會立即行動,從三方面做好應對的努力。首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在碳中和方面發力。《巴黎協定》設定:本世紀末前,把全球平均溫升控制在前工業水平的2攝氏度以內,并努力不超過1.5攝氏度。其次,各國應把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具體來說,如何讓在室外工作的警察、環衛工人、快遞員、建築工人等群體減少因高溫帶來的身體傷害?怎樣讓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群體在高溫下避免健康狀況惡化?怎樣讓那些住在沒有空調房間的低收入群體順利度夏?這需要相關職能部門積極行動,莫讓高溫保護成為“紙上權益”。第三,適應氣候變化,還需從社會風險的角度,努力建成氣候適應型社會。近日中國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提出,到2035年,中國氣候變化監測預警能力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氣候風險管理和防範體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氣候相關災害風險得到有效防控,全社會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顯著提升,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這是適應氣候風險,建設韌性城市與韌性鄉村的重要工作。

  然而,當前的國際形勢對應對氣候變化不利。持續的俄烏衝突導致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價格高企、供應緊張,加劇了全球從去年開始出現的能源危機。現在包括德國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走上了計劃重新使用煤炭的“回頭路”,這對全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挫折。此外,歷史上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美歐國家,迄今為止都還沒有兌現其對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資金與技術援助方面的承諾。在剛結束的七國集團峰會和北約峰會上,西方國家聲稱支持在2022年底前建立全球“氣候俱樂部”,以加速實施《巴黎協定》。然而在近日舉行的波恩氣候大會上,西方國家卻極力反對向遭受全球變暖破壞性影響的貧窮國家提供財政援助。

  史無前例的氣候變化衝擊正在威脅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已經被“削弱”,在長達20多年的聯合國氣候談判進程中,一些發達國家總是試圖逃避應負的責任。應當看到,面對已被敲響的氣候變化警鐘,沒有一個國家能置身事外,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人類攜手共同應對全球變暖。今年夏季的破紀錄高溫,讓我們更加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是為了人類自身的發展,我們應當主動去做。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