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老藝術家的奉獻情懷
http://www.CRNTT.com   2022-07-29 09:47:13


  中評社北京7月29日電/據中國文化報報道,在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這樣一批老藝術家,他們親歷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他們對初心堅定執著、對使命矢志不渝、對後輩鼓勵提攜,離開工作的一綫後仍以各種形式在生活的一綫傳遞文化的力量。年輕的文藝工作者也在繼承發揚藝術家優良傳統的基礎上,譜寫出新時代文藝事業的新篇章。

  從延安走來

  著名歌唱家、原中央歌舞團副團長孟於出生於1922年6月。1939年,一心向往延安的孟於,歷經千難萬險到達延安。1940年2月,孟於在延安中央大禮堂參加了冼星海指揮、500人參演的《黃河大合唱》。孟於說:“我唱過不少歌,也演過不少戲,但這種激動人心的場面我還是第一次經歷,熱淚奪眶而出。歌聲使我和民族的困難、祖國的危亡緊緊相連。演唱《黃河大合唱》讓我意識到音樂可以喚醒人民,可以給人以力量。”1941年6月,孟於與賀敬之等4人一起入黨,成為一名共產黨員。抗戰勝利後,孟於作為華北文工團的一員,與林白、王昆出演歌劇《白毛女》,是“喜兒”的扮演者之一。1951年,孟於到抗美援朝前綫,為志願軍演出《慰問志願軍小唱》。

  孟於的經歷就是一堂生動的黨課。2021年6月29日,在“七一”建黨節前夕,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舉辦了“跟黨前進”主題百歲黨員藝術家孟於、解冰同志話黨史活動。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人們精神富足、幹勁十足,生活的磨礪讓孟於感慨:“文藝工作者必須有豐富的生活,必須很好地理解人民,才能創作出更好的文藝作品。”

  孟於離休後,繼續在新的崗位上為黨的文藝事業服務,為廣大藝術家服務。她在原中央歌舞團擔任了13年的離休幹部黨支部書記,還牽頭組建了原文化部老藝術家合唱團,充分發揮老藝術家的專業優勢,帶領合唱團唱遍祖國大江南北,將高雅藝術、革命傳統送到工廠學校、田間地頭,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能否更好地賡續文脈,真正在新老藝術家之間形成接力,關系著文化的傳承發展。老藝術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年輕的文藝工作者應該怎麼走好自己的路?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工作人員說:“文脈綿延靠的是一代代文藝工作者的堅守和傳承,讓紅色文藝綻放時代光彩要從尊重老藝術家開始。我們需要從老藝術家手中接過來的,不僅是傳承,還有擔當。在藝術名家雲集的年代,我們離文藝高峰更近。把老藝術家的風骨延續下去,文藝才有未來。”

  站在改革開放的舞台

  2022年的央視春晚上,著名歌唱家,原東方歌舞團黨委書記、副團長李穀一再次領銜演唱《難忘今宵》。這首飽含著年的味道的作品,讓人們在聆聽經典的同時,也領略到老藝術家的初心。

  李穀一一直活躍在舞台上。《鄉戀》《難忘今宵》《我和我的祖國》《絨花》《故鄉是北京》……她演唱歌曲近800首,其中為百餘部影視作品演唱歌曲200餘首,并多次在全國評比中獲獎。李穀一致力於傳統藝術的繼承與發展。上世紀90年代初,她提出了“戲歌”的概念,她演唱的《瀏陽河》《劉海砍樵》《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知音》等一系列歌曲,拓展了“戲歌”新品種,為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做出了貢獻。

  李穀一說:“回顧我的從藝歷程,雖然有艱苦、坎坷,卻也充滿了感動和欣喜。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如果不是趕上改革開放,就不會有我的今天,也不會有文藝百花齊放的春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將用我的餘生發揮餘熱,服務好人民,來報答黨和國家對我的培養和期望。”2018年10月18日,李穀一在北展劇場成功舉辦了“改革開放四十年 引吭高歌新時代——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李穀一及她的學生們音樂會”,用音樂回望40年滄桑巨變,用歌聲唱響心中如鐵的信念;為改革開放40年輝煌成就禮贊,為激人奮進、前程似錦的新時代放歌,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2018年12月18日,李穀一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

  退休以後,李穀一仍在音樂事業上不斷地探索和創新,推出了歌曲《那溪那山》《龍文》《山水》《你不來船不開》《一念花開》等作品。她關心音樂人才的培養,連續15屆擔任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的評委和監審工作,多次擔任文化和旅游部、中國音樂家協會等部委主辦的音樂賽事的評委,以及日本、德國、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流行樂壇大賽的評委。

  老藝術家辛勤耕耘,為黨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貢獻,是年輕的文藝工作者立德樹人和言傳身教的楷模。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年輕文藝工作者說:“年輕的文藝工作者除了在舞台演出、表演技法、學習領悟等方面進行傳承外,還應繼承和學習老藝術家潛心創作、熱愛舞台、心系觀衆的愛崗奉獻精神,勇於探索、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努力成長為新時代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擔負起文藝繁榮發展的歷史重任。”

  童謠裡的文脈傳承

  “不要問我到哪裡去,我的路上充滿回憶,請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1984年,著名作曲家穀建芬譜寫的《綠葉對根的情意》,用動人的旋律抒發了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唱出人民對祖國熱愛眷念的心聲。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思念》《燭光裡的媽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歌聲與微笑》……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穀建芬創作作品近千首,享譽海內外。她的作品充滿了濃鬱的生命氣息和愛國情懷,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激情和力量。2015年,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中國音樂家協會聯合授予她“終身成就音樂藝術家”稱號。

  穀建芬一直在探索、尋找、實踐著一條民族化的中國音樂之路,把中國文化和音樂知識的種子播撒在廣大少年兒童的心靈中,使之開花結果。穀建芬從70歲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少兒歌曲的創作,遴選了一批適合當代少兒演唱的作品,譜寫成曲調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又易學易唱的《新學堂歌》,包括《春曉》《明日歌》《相思》《咏鵝》《長歌行》《靜夜思》等。歌曲動聽的旋律讓孩子更快樂地親近、學習和傳承古人的經典。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在穀建芬心中《新學堂歌》只是質樸地啓蒙與教育孩子的歌曲,但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浪潮中,經典古詩詞與傳統文化典範詩文所代表的中華文化精髓,伴隨著孩童稚嫩而純真的咏唱,浸潤因時代快速更迭而忽視了民族文化根源的人們的內心,那顆早已埋下的民族文化的種子,開始如獲甘泉般生發,民族文化強大的認同感與歸屬感由此被喚起。《新學堂歌》是給孩童的歌,也唱醒了大人。

  老藝術家的新時代

  老藝術家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他們擁有精湛的藝術技藝、高尚的思想情操,創造并見證了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乃至中國文藝的發展歷程。老藝術家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沒有離開繼續為觀衆演出的舞台,甘作年輕文藝工作者成長的階梯。

  為老藝術家服務需要一支“思想過硬、品格高尚、敢於擔當、不怕吃苦、樂於奉獻”的工作隊伍。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離退休人員服務部負責人說:“服務老同志不僅要關心他們的身體和生活,更要尊重他們的藝術經驗和革命精神。老同志雖然不再年輕,但他們依然渴望為社會、家庭所需要,很多老同志雖已退休多年,但一直默默地、努力地為社會做著貢獻。幫助老同志實現社會價值才是對他們最高的敬意和尊重。”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離退休人員服務部特別邀請彭清一、孫繼光等藝術家為在職員工講黨課。他們聲情并茂地講述文藝生涯中的過往,給廣大員工的精神以洗禮。其中彭清一講到“活著幹、死了算”的時候,全場更是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簡簡單單的6個字中有著一名老藝術家高貴的情操和舍我其誰的風骨。

  2020年,舞蹈表演藝術家莫德格瑪向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捐贈了一批藝術珍藏,包括以展板形式呈現的一批藝術研究資料、書籍、蒙古族舞蹈服裝和特色樂器等。莫德格瑪表示,她之所以付出大量時間、精力和心血,反複斟酌、修改、制作反映藝術名家成長的展板,是因為在周恩來總理親切關懷下,一起創建東方歌舞團并伴隨東方歌舞團成長起來的老藝術家都退休了,但是這座藝術聖殿還在,“中國東方”的靈魂和精神還在。雖然退休多年,她始終有一個心願,那就是講述好“中國東方”老一輩藝術家的故事,闡述好“中國東方”的精神內涵并傳諸後世。

  詞作家任志萍退休後繼續奉獻社會,積極投身社區文化建設,并於2019年被評為“北京榜樣”。任志萍常說:“社區好比國家肌體上的細胞,只有社區的文化建設健康發展,國家的文化傳承、文化發展才能搞好,所以我必須要為社區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退休後繼續奉獻社會的老藝術家還有很多。

  2021年3月,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建功立業新時代——老藝術家講述‘中國東方精神’”系列講座正式啓動,第1期課程由集團老藝術家孫繼光作題為“談發揚革命文藝傳統的幾點思考”的專題講座。孫繼光表示:“文藝不是單純的娛樂,文藝是我們黨建設新中國的一支強大的隊伍,文藝要從人民中來再到人民中去,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希望東方人能够繼續發揚紀律嚴明、甘於奉獻、敢於擔當、服務人民的東方精神,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這正體現了老藝術家對年輕文藝工作者的期待。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小勇表示:“老藝術家的經歷是我們黨領導的文藝事業由弱到強、不斷走向繁榮興盛的縮影,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藝術智慧和精神支撑。他們用優異的成績、精彩的藝術人生,為我們做出了示範。在新征程中,我們一定繼承老一輩文藝家的光榮傳統,守正創新,出色做好工作,不負黨組織的重托,不負老同志的厚望。”

  從老藝術家心中流淌出的音符,與祖國的奮進歷程相伴,與人民的命運相連。他們用動聽的歌聲、美妙的旋律記錄下中國發展的鏗鏘步伐,展現了祖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立的壯麗畫卷。在新時代,他們還要為祖國,為祖國的明天繼續流淌心中的情感和旋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