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消防處推檢傷分流系統提升大型事故救傷效率
http://www.CRNTT.com   2022-07-29 12:09:14


  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據大公報報道,記者周亮恒報道:因應大量傷者事故現場往往因為處理訊息傳遞,影響傷者送院的控制及管理,消防處決定運用科技去提升效率,耗資逾420萬元開發“大量傷者事故檢傷分流系統”,實時將准確資料傳送至中央系統,配合調派及通訊組協調急症室制定救援策略,能大大提升行動效率,新系統將於9月正式全面推出。

  消防處救護監督(資源管理)張國鋒表示,消防處現時將同一宗意外事故,涉及8名或以上傷者,或傷者衆多但人數不明,界定為“大量傷者事件”,例如2003年屯門公路雙層巴士墮坡事件,又或者2018年大埔公路雙層巴士翻側事件。消防處會因應現場情況,特別調派一些消防及救護資源負責處理事件,當中講求現場訊息及情況的反映,再作出相應部署,現場亦面對大量傷者需要作出拯救及治療,并須盡快送往急症室接受進一步醫治。

  分類卡附有NFC晶片

  張國鋒指出,但消防處發現過程中處理訊息的傳遞,往往會影響現場的控制及管理,故此認為實時及准確的訊息傳遞能掌握情況,提升行動效率,加快處理現場傷者送院情況。

  因此消防處於2016年開始研究用科技去“電子化”檢傷分流的程序,例如使用無綫射頻辨識(RFID)技術,但測試後發現RFID在不同天氣環境下極不穩定,表現亦不理想。直至2019年,消防處決定運用快速回應圖碼(QRcode)及近距離無綫通訊(NFC)技術,再混合藍牙5.0(BlueTooth)及流動數據網絡,認為適合開發“大量傷者事故檢傷分流系統”。消防處進行招標程序,完成後於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系統正式開發及進行相關的試驗,至今年6月完成最終測試,現時正進行內部訓練。

  高級救護主任(資源管理)胡俊表示,當遇有大量傷病者時,現場指揮官須帶領其他醫護人員評估傷者及即場治理傷勢,按其傷勢的嚴重性來分類及作出先後處理;傷者會以檢傷分類卡分為紅(第一優先)、黃(第二優先)、綠(第三優先)或黑色(死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