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5 香港社交媒體消費券覆檢群體關注度分佈(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而結合圖5可知,在申請覆檢人士中,最受關注的群體是提前提取強積金後由於其他原因放棄離港,或離港一段時間後選擇回流的市民(如曾赴內地工作居住),還有部分網民關注到因自僱或轉為家庭主婦等而提取強積金的情況,可見提前提取強積金並非“永久離港”的唯一標準。有社交媒體觀點指出,特區政府2021年取消了以BNO為證明提前提取強積金,通過強積金記錄反而無法真正識別出這部分已經移民的香港市民。不少民眾認為相較於強積金,水電費單、稅單甚至出入境記錄都更具有代表性亦更為準確,對政府僅僅以強積金為標準的不甚理解。
除此之外,不斷飆升的覆檢數字引發網民對政府行政草率等同擾民的批評。許多申請覆檢人士批評政府DQ前沒有盡職核查,反而要民眾費時費力“自證清白”,堪比“懲罰”。有觀點指出,大量覆檢帶來的潛在行政成本高昂,但也有觀點認為政府以強積金為標準篩選,或許存在不完美之處,但從行政成本上考量可能是最省時省力的辦法,且政府留出充分申訴機會,故總體上並無大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