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用購買力平價方法來計算,中國國內GDP已超過美國。2012年奧巴馬總統在第二任期內,再度開始重視中國大陸的崛起問題,實施“亞洲再平衡政策”,但為時已晚。中國大陸自2000年起,經過14年的經濟發展及和平的國際環境,2014年已成為世界工廠,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2016年特朗普總統上任,實施反對全球化、反對聯盟體系的政策,將“亞洲再平衡”擴展成“印太聯盟”,提升對台灣的非外交、軍事關係,把位居遠東第一島鏈的台灣當作美國圍堵中國的前沿,視中國是歷史上的強暴(rape)美國最大的國家,因此對中國經濟、貿易、關稅、高科技、教育及人員進行制裁,呈現全方位的對抗。
2021年美拜登總統執政仍繼續遏制政策,並有系統地繼續中美貿易戰,展開美中高科技與核心產業鏈脫勾。對美中建交三公報,用“一個中國政策”對中國大陸的“一個中國原則”進行挑戰;加強印太聯盟、五眼聯盟、美日安保條約、及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加上台灣形成遠東第一島鏈,圍堵中國。
對台海問題,除了台灣關係法,公開對台六項保證,參眾兩院近年來通過多項涉台法案,鼓勵對台軍售及高官訪台。裴洛西眾議長八月初訪台,接著大陸軍方連續五天在台灣週邊進行軍事演訓,戰艦接近台灣海岸24海里,飛彈經過台灣上空(高度超過一百公里以上),台海現況進入高危險新的一頁。
由於美國近20年來窮兵黷武,發動阿富汗、中東、北非戰爭,加上2008年的金融風暴,美國國內極端的浪費及消耗能源,債台高築,民主黨與共和黨政客惡鬥,走向極端右傾保守主義,這些原因導致美國國力衰退。
中國的崛起呈現在GDP的成長上,根據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馬丁·克雅預測,2030年中國占世界GDP的份額30%、美國15%、印度19%、歐洲13%、日本3%。而根據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奨得主費格爾(Robert Fogel)預測測,到2040年預估中國占世界GDP的份額40%、美國14%、歐洲5%。同年中國的經濟規模將達到123兆美元,中國大陸的綜合國力到2050年將與美國平行。
在今後30年內,中、美競逐國力,將帶來世界局勢天翻地覆的變化,台灣朝野長遠的規劃何在?
(作者,李慶平,台灣前中國廣播公司總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