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與祖國同行:港九大隊其實是年輕人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2-09-12 09:40:17


  中評社香港9月12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在劉智鵬眼中,香港並不僅止於維港兩岸的商業繁華,還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身兼立法會議員和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的他,多年來熱心推動國民教育,並致力探索香港歷史,他笑言:“歷史可以很過癮,不單止是阿婆、阿伯的故事。”

  “國民教育應該從認識歷史文化入手。”劉智鵬說,港英時代講授的歷史過於側重英國角度,忽略講本地人的故事。“過去,(港九大隊)曾有一班香港年輕人保家衛國,拋頭顱、灑熱血,寫下可歌可泣的歷史;今日,香港的年輕人應該學習他們的這種愛國精神!”/大公報記者 黃釔淼(文)

  是次訪問約在立法會大樓旁中信大廈的議員辦公室進行。大公報記者當日走出港鐵金鍾站,眼前是政府總部、立法會大樓和終審法院圍繞著的一片綠色地帶,在鬧市中實在難得。當天採訪劉智鵬的題目,也由廣闊的新界鄉野“綠地”開始。

  出版多本新界歷史著作

  劉智鵬是立法會選委會界別議員,議員辦事處沒選在香港的市中心,而是設在新界西北的天水圍。自從政府提出“北部都會區”計劃後,新界北部的發展就備受關注。劉智鵬一向鍾情於新界的風土人情,數十年間出版了多本跟新界有關的歷史著作。

  劉智鵬說,過去百多年,位於香港邊緣的新界長期不受港英政府重視,他形容為“兩種文明衝突的結果”。“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當時英國代表的西方工業文明,基本上凌駕甚至可以說踐踏了清朝的農業文明”。到了1898年,英國強租新界時,香港島和九龍半島已經很大程度上實施西方制度,那時候的新界,還是廣大的農村。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