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山東沂源:扎實推進"清廉村居"文化建設
http://www.CRNTT.com   2022-09-27 17:31:18


  中評社北京9月27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東沙溝村堅持以德治村、以文興村,不斷厚植村居治理清廉文化土壤”,山東省沂源縣歷山街道東沙溝村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蔣孝軍說,“作為全縣首批‘清廉村居’建設試點村,我們以‘和、睦、孝、禮’為主題,內樹理念、外塑景觀,高標準建設村史館,積極倡樹崇德向善、清正為人醇厚民風,有效提升了廉潔理念在村居治理中的認同感、歸屬感。”這是沂源縣扎實推進村居廉潔文化建設的生動縮影。

  “清廉村居”建設以來,沂源縣紀委監委緊緊圍繞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兩條主線,指導各鎮(街道)按照“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品牌”的工作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清廉因子、充分汲取先賢榜樣力量,先後打造高品質村史館15個、建設“清廉小巷”72條、改造提升開放式廉潔教育基地9處,幹部群眾抬頭、俯視皆有“廉”景,努力將清廉元素融入鄉村治理,以文化賦能助推“清廉村居”走深走實。

  閔仲祠兩位賢哲忠孝廉恥的故事,已在東里鎮院峪村浸潤千年。“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村黨支部辦公室內,閔子騫面對“魯人為長府”的諫言場景躍然於牆。“咱們黨支部既要帶頭弘揚閔子騫蘆衣順母、仲由為親負米的孝善之心”,院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增喜說,“更要學習賢哲廉潔奉公的高尚德行,決不能以權謀私、以權謀利”。除了在村內街巷廣場豐富傳統文化彩繪,該村還編寫《儒雅院峪》一書,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向上向善,將禮義廉恥的規矩規範融入到日常行為習慣中。

  如果說優秀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基因譜,那麼紅色革命文化就是砥礪奮進的強心劑。“南岩民兵作為革命時期沂蒙老區的重要戰鬥力量,戰場上保家衛國、英勇殺敵,鄉鄰間廉潔自律、愛民如傷,得到了老百姓的真心擁護”,站在南岩民兵紀念館前,大張莊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劉相龍說,“不計私利、舍生為民的犧牲精神,指引激勵著我們堅決走好清廉清正、為民服務之路。”為充分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鄉村治理理念,該鎮結合城鄉環境整治,利用老舊石板鋪設1000米“紅色南岩”小巷,繪制3000平方紅色文化牆,改善群眾宜居環境的同時,營造了濃厚的黨性教育和鄉村廉治文化氛圍。

  從南岩東去80里,著名抗日英烈何萬祥的戰鬥事跡正一輩輩頌揚。石橋鎮以萬祥山紅色教育基地為圓點,先後挖掘萬祥山、聖佛山、毫山、南澗伏擊戰革命遺址,構建起“三山一澗”的紅色文化教育陣地,累計覆蓋村居7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