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中美戰略困境與台海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22-10-30 00:15:15


 
  3.台海衝突目前正走向“懦夫博弈”?

  “懦夫博弈”(Chicken Game)通常是指兩人驅車面對面行使,誰先躲開誰就是懦夫。該術語常見於博弈理論,國際政治領域的“相互保證毀滅”(MAD)也有相應的研究。

  如果我們把中美關係理解為美國正在與中國對賭,那就無法解釋2022年8月初中國大陸進行圍台軍事演訓的時候,美國的里根號航母戰鬥群為何遠離演訓區域。換言之,我們看到美國國會通過各種涉台法案,其實仍然是在玩邊緣游戲。美國希望激怒中國大陸,讓後者對台灣展開猛烈的軍事行動,隨後美國就可以在國際舞台上策劃一系列制裁方案。這個過程美國并不願意直接與中國大陸發生軍事衝突,一切都是以台灣作為優先“代理人”的。依此類推我們也就可以理解,即將通過的、最危險的“台灣政策法”,不論是把台灣列為“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還是向台灣提供45億美元強化台灣防禦,還是AIT官員的任命需要參議院通過(等同於正式外交官任命),恐怕其動機仍然是給台灣錯覺并激怒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要保持戰略定力。即使是發生對台統一戰爭,也應該是在對台和平統一時機完全喪失、中國大陸軍事準備充分等條件下進行,換言之,爆發的時機和過程應當由中國大陸主導。此外,如果僅僅是從武統的視角而言,時間拖得越久中國大陸的準備就越充分,就越有可能在未來台海衝突中占據主導地位。

  三、如何戰,誰能獲勝?

  美國對台海的軍事介入某種程度上會是現在烏克蘭戰爭的翻版,即美國在幕後指揮并提供非地面部隊以外的各種支持,希望台灣對中國大陸的“頑強”抵抗可以拖延很久。這樣的想法無疑是“痴人說夢”,台灣必將統一,甚至統一的進程會超乎尋常地迅速。

  1.“代理人戰爭”——美國做幕後推手

  早在冷戰時期美國就擅於發動“代理人戰爭”,自己充當幕後推手,出錢出武器但是美國大兵不需要上前綫。眼下,美國最理想的情況就是在台海做局,以兩岸中國人的對抗來消耗中國大陸的軍力。

  台灣要成為美國“反中”代理人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其一,台灣島內的政治和經濟受制於美國,也就是確保會“長期聽話”;其二,台灣島內存在一個支持“武裝反中”的氛圍;其三,台灣民衆無比堅定地擁護政府的“反中”政策。這三個條件中,恐怕衹有第一個條件是勉強滿足的,第二和第三個條件肯定是不滿足的。兩岸同是中國人,即便是統一之戰也大概率不會像俄羅斯對烏克蘭一樣“一片廢墟”,所以台灣青年各有規劃,根本不願意當兵打仗。據媒體報道,台灣“陸軍專科學校”今年的新生報到率創史上最低,6月底新生報到人數僅200多人,衹有規劃招生人數的1/4,據稱台灣軍方因此“大為震驚”。⑫

  美國或許不明白,台灣不太可能成為烏克蘭,當然中國也不是俄羅斯。中國準備統一之戰已經有七十多年,美國如果非要強力介入的話,不妨複習一下朝鮮戰爭。

  2.美國可能介入台海的幾種場景

  很久以前,李敖就曾經調侃過:“台灣當美國人的走狗,怎麼還自己掏錢買骨頭?”這一點其實低估了美國的“慷慨”。既然為了遏制俄羅斯可以在烏克蘭投入數百億美元,那麼為了遏制中國大陸美國又豈會吝嗇金援台灣?

  美國正在推進的《台灣政策法案》就有對台灣提供45億美元的安全援助、加強美台軍事訓練合作及建立美台高級別軍事規劃機制等內容。未來美國或有更多的金援法案,衹要台灣能够按照美國設計的“劇本”走,堅定“抗中”并堅持到“最後一個台灣人”。

  一旦美國的點火策略成功,美國會迅速啓動如下幾種介入台海的場景。其一,美國像援助烏克蘭一樣,提供大量武器和信息支持。當然,如果大陸對台軍事動作够迅捷,美國來不及援助也是有可能的。其二,美國“出聲不出力”,美國在國際上大力“吆喝”,塑造對於台灣的國際支持,但其實是以台灣的悲情來換取美國的結盟鞏固。如果是這樣的話,台灣越慘烈,美國則越高興,因為美國就有了從道德制高點來譴責中國的絕佳理由了。其三,美國從聯合國譴責到拉幫結派就是為了在國際舞台上孤立中國,并極有可能在產業鏈方面推動各國“去中國化”。

  3.速戰速決的可能性

  當然,美國的“劇本”設計總是會出現“漏算”。美國最擔心的,也是中國長期追求的那就是對台軍事行動的速勝。比如,1)中國大陸對台灣關鍵節點迅速打擊時,美國來不及應對,於是台灣求和,兩岸在大陸主導下完成協商統一。再比如,2)兩岸戰爭拖延日久,美國表現仍然是類似於對烏克蘭的態度,衹願意提供除了派兵之外的其他手段,台灣求和聲音成為主流,大陸主導下兩岸完成協商統一。當然還有更加特別的情況,3)掌握美國援助先進武器的台灣軍隊會不會臨陣起義?如果戰爭持續的最終結果是台灣成為烏克蘭一樣的滿目瘡痍,台灣民衆是否還會支持繼續打“城市戰”?戰爭拖得越長,變數就會越多。

  所以,對戰爭的結果台灣有什麼勝算呢?不論美國援助幾何,中國大陸的獲勝衹是時間問題。

  四、台海之後:不可忽視中美關係的複雜性

  如果說未來十年可能是台海衝突的爆發期,那麼,中美可能在未來半個世紀都有可能面臨複雜關係。畢竟類似於中國和美國這樣規模的對手都是歷史空前的,雙方的博弈可能更多是情感、認同和意志的較量。

  1.中美沒有“新冷戰”

  中國一定會完成統一,哪怕在國際上遭受美國的嚴厲制裁。台灣問題的解決,對中國而言是國家統一大業的徹底完成;對美國而言,是中國軍事突破第一島鏈,接下來還會對美國所謂第二、第三島鏈形成威脅。但中國是維護國家主權完整的正義一方,國際社會在中國統一後還可能面臨新的秩序調整。

  台海衝突未必引爆中美全面戰爭,台海衝突也不預示著中美全面競爭的結束。以現在來看,美國組建北約為基礎的軍事同盟會一定程度上形成對中國的圍堵,甚至不排除亞洲一些國家加入到這樣的圍堵行列。但是美國不太可能動員所有的亞洲國家參與其中,這就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緩衝空間。

  如果把新冷戰定義為“中美全面脫鈎,各自形成兩大集團在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和國際場合全面對峙”,那麼,中美之間不會出現“新冷戰”。因為世界各國優先發展的是經濟,中國現在是世界上至少12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國,并且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這個數字還會變大。許多國家在與中國的交往中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就像是“一帶一路”沿綫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樣,美國給不了的,中國可以給。因此,目前與中國貿易方面的受益國不太可能完全跟隨美國搞對華遏制。事實上,美國近些年的諸多政策在亞太、中東、拉美和非洲都遭致各種批評聲音,這種狀況短期并不會改變。

  2.中美短期會激烈地對抗

  如果中國大陸武力統一台灣,美國一定會加大制裁和圍堵中國的力度,這不僅是施壓進而迫使中國屈服,更是美國在國際舞台上樹立威信的必然手段。所以,中美之間整體氛圍是對立的,但是事關中美各自的核心關切,雙方還是可能有溝通管道的存在。

  美國圍堵中國,類似於俄烏衝突爆發之後美國對俄羅斯的一切制裁措施可能會加倍針對中國。美國政府及民間對中國的敵意會隨著中國對台海爭端的解決而升高,美國會對中國展開更加嚴厲的貿易制裁、科技制裁、金融制裁、人員往來中斷,甚至於國際舞台上逼迫別的國家公開表態站隊。然而其他國家與中國有交織的國家利益,并不一定完全與美國保持一致,這就為中國的外交提供了很好的突破口。

  美國對中國的初期制裁一定是很嚴厲的。但是,制裁或者圍堵是一把“雙刃劍”,美國的實力是否能够支撑長期制裁或圍堵,還是說,美國在對華制裁的後期就會不斷“放水”。當然任何針對中國制裁的行為,都有可能遭受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制。例如在中國大陸反復表達不允許之後,佩洛西偏要執意竄訪台灣,最終中國大陸除了進行圍台軍事演訓和制裁佩洛西本人及其家人,還立刻施行“三個取消,五個暫停”的強烈反制。其中,三個“取消”涉及中美兩軍間的工作機制,這意味著兩軍在過去數年中建立的信任機制已幾乎不復存在,發生碰撞摩擦的風險正在上升。⑬這顯示了中國大陸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意志和能力不容置疑。

  3.中美長期將處於競合關係

  中美關係經歷朝鮮戰爭之後從1953-1971年冷卻了18年,然後1971年美國出現了基辛格這樣的戰略家來主張中美關係應當走向正常化、中美攜手可以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加積極的影響。當然這個過程之所以比較融洽是因為中美共同的敵人——蘇聯的存在。其實在50-60年代美國對於中國的恨意(尤其是來自民主黨)還時常在媒體上表現出來,但是70年代之後中美關係的緩和會使以前的不愉快被淡化。

  美國長期對中國的遏制一定程度上會損害美國的產業結構,也會損害盟國的利益。從現實主義視角來看,能够讓美國退縮的,恐怕衹有美國自己。美國需要回答的問題是:美國遏制中國,國內的製造業是否能够支撑?美國圍堵中國,盟國是否支撑?美國希望製造類似於冷戰的國際對立氛圍,世界各國是否贊同?

  所以在美國經歷幾任對華強硬和敵對的總統之後,總會有新的鐘擺現象出現。新總統會思考,當美國已經不太可能武力圍堵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強化道義競爭才是正道;當中美合作所帶來的獲益遠遠大於美國遏制中國所帶來的收益,美國放棄遏制政策才是正確選擇;當美國開始正面看待中國的崛起之時,美國就會思考中美合作的領域如何具有緊迫性。

  台海之後,美國并不會完全退出亞太,美國在亞太仍然保持影響力。但是,中國對亞太秩序的影響力會持續增強,中國也會在拉美地區增加影響力。中美在全球各地的競爭與合作關係將是比較獨特的歷史畫面。正如艾利森在一次采訪中所提到的:“在競爭式共存關係中,我們既能激烈競爭,又能不可避免地展開合作嗎?……兩國政府能做到這一點嗎?這要難一些。對兩個社會而言,可能會更難,但并非不可能實現。我對此依然感到樂觀。”⑭

  五、結論

  近些年美國和西方媒體一直在強調中美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這其實是長期以來霸權主義思想的作祟。這個名詞比較籠統地說出了面對新的崛起國時守成國不情不願的姿態,“陷阱”存在於守成國的認知之中。

  “修昔底德陷阱”衹是預示了中美衝突的可能性,但并沒有提到衝突的方式、衝突之後雙方的選擇。台灣問題為“修昔底德陷阱”提供了一種解釋的場景,美國非常希望通過台海衝突打掉中國大陸的發展勢頭,但實際上台海衝突并不太可能無限放大。美國一定會以某種方式介入台海衝突,但不會全面派兵,因為美國承受不住與中國的全面戰爭。

  中國大陸統一台灣之後,“修昔底德陷阱”仍然是存在的。美國會繼續圍堵中國,跨越“修昔底德陷阱”還需要較長的時間。跨越出現在美國認識到中美合作的收益遠大於衝突之時,這種跨越的實現不在於輿論引導,更關鍵是雙方難以承受“陷阱”帶來的傷害。

  即便中國以非和平方式統一台灣,中美也會保留一定的合作空間。美國始終需要面對的課題是,如何正面看待中國的崛起。中國完成統一之後,會給亞太地區帶來更長時間的繁榮與穩定,這其實也符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合則兩利、鬥則兩傷”,如果中美能够攜手積極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何來“修昔底德陷阱”一說?

  2019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19GZH042。

  註釋:

  ①王緝思、李侃如:《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第43-54頁。

  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中美雙方就事關兩國關係發展的戰略性、長期性、全局性問題而進行的戰略對話,奧巴馬政府時期中美兩國從2009年到2015年共計召開了七輪對話。特朗普上台後這樣的對話機制馬上被取消。

  ③王緝思、李侃如:《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第54頁。

  ④[美]格雷厄姆·艾利森著、陳定定和傅強譯:《注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7頁。

  ⑤[美]格雷厄姆·艾利森著、陳定定和傅強譯:《注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6頁、第240頁、第242頁。

  ⑥陳政嘉:《歷史教訓!美中終將一戰 哈佛學者列台海三項殘酷現實》,新頭殼網,2022年8月8日,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2-08-08/798285。

  ⑦[美]斯蒂芬·範·埃弗拉著、何曜譯:《戰爭的原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0-291頁。

  ⑧《華盛頓智庫兵推:美軍“援台抗陸”會損失庫存一半戰機》,大公網,2022年8月10日,http://www.takungpao.com/news/232112/2022/0810/752236.html。

  ⑨[美]大衛·哈伯斯塔姆著、王祖寧等譯:《最寒冷的冬天——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重慶出版社2010年版,第558頁。

  ⑩楊柳依:《美國決戰中國前的終極測試》,《廣角鏡》,2022年第4期,第32-35頁

  ⑪《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中國政府網,2022年8月10日,http://www.gov.cn/zhengce/2022-08/10/content_5704839.htm。

  ⑫《台灣青年不願當兵,政客無本錢搞對抗》,星島環球網,2022年8月26日,http://www.stnn.cc/c/2022/0826/3754987.shtml。

  ⑬《【解讀】對美國的八項反制措施,將會產生哪些影響?》,環球網,2022年8月5日,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97QfZ8Dipz。

  ⑭[美]加勒特·奧布萊恩:《格雷厄姆·艾利森談“有史以來最重大的碰撞”》,美國《連綫中國》雜志網站6月12日報道,轉引自《參考消息》,2022年6月27日第13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10月號,總第298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