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台灣的時間不多了。”張鈞凱說,北京發出“兩制台灣方案”的“和統談判”號召之後,並不會因為台灣方面的冷處理而停下腳步,從而再一次透過白皮書的形式,先在談判桌上放了一份預設好“台灣特別行政區”的政治芻議,內容軟有硬,有權利也有義務,等待著台灣坐上談判桌對面的椅子。他直言,台灣社會面對台海變局或無感,或冷淡,或不情不願,但政治是現實的,如果不做好直面的準備,就怕等到“有感”時,已是統一陣仗兵臨城下的那一天。
在第二輪自由討論環節,張鈞凱指出兩岸“終點線”的問題在台灣比過往任何一個時期都得到格外關注,對於統一過程的討論在當前局勢下表現為急迫、期待或擔憂等複雜心理。他建議,香港回歸歷程對台灣來說是一面值得參考的鏡子,1982年鄧小平給英方保留兩年的“最後通牒”期限,以及當年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人員的組成方式與過程,這些都是值得回頭研究的細節。如何避免重蹈台灣光復初期的“二二八事件”,以及香港回歸後發生的政治周折等覆轍,包括對於制度的心理障礙,以及殖民主義遺留問題的清理與批判,都是在探討“統一後”治理藍圖時必須要嚴肅面對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