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藝滿懷熱情擁抱數字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22-10-06 08:35:37


  中評社北京10月6日電/這十年,是深耕網絡互動的十年。文藝逐漸擺脫將網絡作為媒介工具的認知,在審美內化的過程里孕育出新的屬性,文藝滿懷熱情擁抱數字時代,開創了網絡文藝發展的新局面。

  實現視覺、技術、場景、消費、內容轉型

  十年來,網絡文藝在傳播格局上不斷轉型,為受眾帶來了全新審美體驗。

  文藝表達在網絡上的傳播形態,從文字符號(如BBS論壇、網絡文學)為主,向著視聽體驗(如短視頻)急速邁進,網絡文藝實現了視覺轉型。以視覺為中心的文藝轉型降低了互聯網信息的讀取門檻,網絡文藝的人民性得以充分彰顯。

  5G時代,硬件聯網速度的躍升,使個體主導的信息反饋空前繁盛,網絡文藝實現了技術轉型。網絡平台普遍邁向“社交化”,從十年前博客轉向微博開始,社交網絡服務已遍布人們的衣食住行。視頻彈幕既活躍了網絡氣氛,又強化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一個作品的優劣已經不能完全依賴於作者或發布者的單方面貢獻,虛擬社交語境下的文藝給過程性體悟贏得契機。文藝消費群體有機會參與表達、充分交流。技術的轉型還體現在虛擬現實給審美帶來的沉浸體驗上。

  網絡信息的獲取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日益多元,上網不再拘泥於辦公室或桌面,日常起居、通勤、購物、教育、休閑、娛樂等諸多場景被手機及移動應用滲透,網絡文藝實現了場景轉型。文藝源於生活,而移動互聯網對生活場景的開拓給藝術靈感的生成、創作、傳播與互動帶來極大便利。竪屏作品的崛起,就是硬件終端場景化表達的一個側面。消費場景的碎片化也推動著短劇集的網絡視聽作品受到越來越多追捧。

  傳統的文藝消費,在時間上相對於創作略有滯後;在空間上則追求儀式感,氛圍時而濃烈,時而肅穆,時而雅致。網絡文藝實現消費轉型,在時間上壓縮了沉澱與發酵期,趨向於即時性審美反饋;在空間上突破了環境的局限,拓展了文藝的普及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