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培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http://www.CRNTT.com   2022-10-14 08:53:27


 
  “特”表現在主導產業的優勢化。《辦法》要求,中小企業集群應圍繞主導產業集聚創新要素,加強協同創新,完善創新平台,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產業協作水平,踐行綠色製造,形成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應該看到,近年來,各地立足區位特點、資源禀賦、產業基礎和產業結構,已形成一批相對成熟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河北臨西,軸承產業集群加強與科研院所戰略合作,實現機床軸承、陶瓷軸承等中高端產品突破,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的90多個國家和地區;河南葉縣,依托龍頭企業平煤神馬集團組建尼龍新材料產業研究院,有力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和產學研用協同創新。

  “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遴選要立足於推動我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聚焦營造中小企業良好發展環境和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專業化配套能力提升。”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從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成效明顯、產業鏈供應鏈協作高效、具有較強協同創新能力、數字化轉型效果初顯、具有較高綠色化發展水平、積極參與產業開放合作等多方面進行具體遴選和認定。

  認定後如何培育

  引導地方出台專項支持政策,匯聚市場化服務資源,形成發展新模式

  認定是手段,培育才是關鍵。按照《辦法》,在“十四五”期間,將在全國範圍內認定200個左右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認定工作完成後,如何支持和促進集群的發展和培育?

  “通過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的方式,多措並舉培育集群發展。”工信部中小企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通過開展政策宣貫,引導地方立足工作實際統籌規劃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布局,出台專項支持政策,在財政、金融、產業、土地、人才等方面加強對集群發展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匯聚市場化服務資源,通過機制創新形成多方共建、共商共治、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集群發展新模式。
“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生存發展之根在於產業,無產業則無集群,無專而強的產業則無優而壯的集群。”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楊建軍表示,培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需要精準定位集群主導產業,提升主導產業特色優勢,推進產業數字化升級,加大創新平台建設力度,暢通集群內外部協作網絡,持續推進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作,不斷提升集群產業競爭力。

  為防止一些地區在集群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盲目發展和趨同現象,《辦法》也作出了相應的規範性要求和指引,以引導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健康可持續發展。

  《辦法》規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制定三年發展規劃,作為認定的基本條件,將有效協調集群的產業發展方向。楊建軍分析,集群需結合產業發展形勢和自身發展基礎,明確發展目標,採取量身定制、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綜合提升主導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發展成各有千秋、模式各異的行業標杆。

  此外,《辦法》也提出要建立集群動態管理和跟蹤監測機制的要求。據介紹,下一步工信部將組織各地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建立健全本地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動態監測工作機制,通過開展集群診斷、編制發布案例集等方式推進先進培育工作經驗的分享,引導集群少走彎路、找到出路,為推動出台精準滴灌的集群扶持政策提供支撐。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韓鑫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