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繪就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新畫卷
http://www.CRNTT.com   2022-10-19 17:54:40


 
  “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郭萬剛說,父輩摸索出的壓沙造林經驗,在今天仍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關鍵。40多年來,八步沙林場累計治沙造林25.2萬畝、管護面積擴大到43萬畝,栽植各類沙生苗木2700多萬株。

  58歲的護林員張延龍已在甘蒙省界管護站堅守8年多。“不忙的時候,一周回一次家。趕上造林季,兩個多月才能回一趟。”張延龍說,他的管護面積有20萬畝,巡護一圈下來要六七個小時,“剛來的時候,沒有房住,只能在沙窩窩裡搭帳篷。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很多,沙地綠了、樹長高了。”

  管護站周圍,花棒、梭梭等沙生苗木生機盎然。“這是今年春天栽的,面積2萬多畝,有10多種沙生苗木700多萬棵,長勢很好,估計成活率能到70%以上。”郭萬剛帶記者爬上一處沙丘,向北遠眺,“剩下這片沙漠,秋季能全部綠化完。”

  林場探索出“以農促林、以副養林、以林治沙,多業並舉”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發展“溜達雞”養殖、梭梭樹嫁接肉蓯蓉等林下經濟,既治沙又致富。

  植樹造林帶來的生態效益不斷顯現。“紅沙塘今年7月形成了面積2000多平方米的水面,蓄水量達1萬立方米。”郭萬剛說,“往年,古浪縣年平均降水量祗有200毫米,今年已經達300毫米,局地小氣候有了明顯改善。”

  “當地的風沙線從八步沙向北後退了30公里,沙塵暴強度、頻次大幅降低。”古浪縣林草局副局長楊鑫山說。

  郭萬剛語氣堅定地說:“我們會繼續發揚‘六老漢’的當代愚公精神,全力完成沙區治理任務,構建生態產業體系,進一步提升治沙用沙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綠色的長城堅不可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