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繪就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新畫卷
http://www.CRNTT.com   2022-10-19 17:54:40


 
  每天早上,74歲的老黨員薛傳根都會騎著自行車來到江堤上,修剪樹枝、除去雜草,沿著岸線巡查。“我從小生活在長江邊,看著這些防護林長得越來越好,長江變得水清岸綠,心裡比蜜還甜。”薛傳根笑著說。

  薛傳根1988年調任顧家店鎮堤防管理站站長。他回憶:“當時的長江大堤外,不僅沒有樹,連草都沒有,到了汛期經常崩岸、潰堤,岸上的泥巴和污染物也容易衝到江裡。”那時候堤防沿線村莊人多地少,一些農民利用枯水期江邊裸露的河灘種糧。為瞭解決水土流失問題,減少長江水質污染,薛傳根動員大夥兒退耕還林、護壤固土。農民的觀念逐漸轉變,開始在河灘上植樹造林,汛期險情大幅減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薛傳根帶領鄉親們更加積極地投入長江岸線植綠復綠工作中。夏天,他們頂著火熱的太陽,汗流浹背地幹;冬天,冒著寒氣襲人的江風管護樹木。

  植樹造林,要講科學。為了保證樹苗的存活率,薛傳根四處奔走,向專家求教。根據不同樹木的特性,薛傳根和大夥兒把大樹苗和不怕淹水的樹苗種植在低窪處,把耐旱的種在高處。樹種起來之後,薛傳根每天騎著自行車沿著長長的堤壩巡查,加強管護。

  守一方水土,護一片林木,保一方平安。在26.5公里長的江堤上,薛傳根和當地幹部群眾一起栽種下18萬株林木,面積達2800畝,昔日的荒灘變成了長江堤防的綠色屏障。

  如今,薛傳根不僅堅持每天到江堤巡查,還時常乘船到顧家店鎮南部長江江心的關洲島上,照看2000餘畝疏花水柏枝,撿拾岸邊的垃圾。“疏花水柏枝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上游水域,能長時間適應浸泡和暴曬,屬於我國珍稀物種。”薛傳根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