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設面向美麗中國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22-12-04 08:47:57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這幾年力度較大、成效顯著。2015年-2018年,完成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輪督察全覆蓋,並對20個省(區)開展“回頭看”。2019年—2022年,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覆蓋,並對6家中央企業和2個國務院有關部門開展督察。通過這兩輪督察,我們確確實實解決了一批非常突出的問題,或者說是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得到瞭解決。無論第一輪還是第二輪環保督察都保持了嚴的基調。對破壞生態環境事件,嚴肅查處,扭住不放,一抓到底。該曝光的就曝光,該問責的就問責,該約談的就約談,因為嚴,使這項制度落地生根,扎實見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切切實實壓實了黨委和地方政府的責任,明確了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第一責任人,到省裡是省委書記和省長,到市裡是市委書記、市長,到縣裡是縣委書記、縣長,他們要對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生態環境的質量負總責。對於跟環境保護相關的重要工作,他們要親自部署,親自過問,重要的環節要親自協調,重要的案件要親自督辦。如果一個地方生態環境保護出了問題,比如說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任務沒有完成,要問責的是誰?是這些主要領導。這就壓實了黨委政府的責任。同時我們還通過一崗雙責壓實其他相關部門的責任。除了生態環境部,其他相關部門也要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的職責。2022年11月3日,生態環境部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一共18家單位,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職能部門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非常明確地規定了相關職能部門要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職責。也就是管發展的也要管環保,管生產的也要管環保,相關部門必須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抓好環保工作,各個部門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形成一種有效的合力,共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事業。這項工作推動了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獲得了百姓點贊、中央肯定、各方支持的良好效果。

  三、完善協同機制,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

  文章指出,今天中國環境治理體系中依然存在著制度不協同、統籌協調的主體不清晰的問題。在幾個主體中強調黨的領導地位,起領導作用,但是在具體執行中,並不能直接把黨作為統籌的主體。需要將政府、企業、社會三個主體的責任真正落實。社會組織作為公眾的寬泛主體,但在實踐中未能充分發揮作用。例如在“雙碳”目標的實現上,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怎樣體現協同呢?黨的領導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牽引,如果單純只強調黨的領導,那顯然不夠。因為總牽引勢必要落在各部門制定的行動方案中,這些行動方案必須互相協同才能促進四個目標最終全部實現。所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印發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提出要“突出協同增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碳達峰碳中和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強化目標協同、區域協同、領域協同、任務協同、政策協同、監管協同。一是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中央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總體要求和決策部署,實行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推動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企業自治良性互動。二是堅持多方共治,明晰政府、企業、公眾等各類主體權責,暢通參與渠道,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環境治理的良好格局。三是堅持依法治理,健全法律法規標準,嚴格執法、加強監管,加快補齊環境治理體制機制短板。實現美麗中國目標,必須強調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以生態環境部為主導,通過協同統籌來解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加快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執法監管體系,是推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非常有效的措施。簡單講就是對所有的污染源發個證,有這個證企業才可以排污。迄今為止發證的數量已經達到了35.26萬家,登記數有268萬家,不需要發證的也有近120萬家。按證排污能夠起到一個持續削減的作用,形成一套名錄、一套標準、一個平台和一套數據,實現固定源相關環境管理制度的協同增效。未來還有幾項工作亟需深化:一是推動相關制度與核心制度的全聯動。二是實現排污許可管理的全覆蓋。三是貫穿固定污染源監管的全周期,主要是強調發證是給固定的污染源發放的,同時建立環保的數據平台,信用評價體系和多部門的聯防聯控,形成一個有效的體系,加強科學精準的管理。

  面向美麗中國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需要加強黨的領導,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多方協同共治。以政府治理推動社會和企業自治,各主體能夠各盡其力、各擔其責,既包括暢通參與渠道也包括環境保護中的公眾參與。社會組織是在黨的領導下發揮作用,這與西方環保組織有很大不同。但中國和西方的社會組織存在共性,這個共性就是其作用的發揮都要有暢通的參與渠道。如何讓渠道更加暢通?從政府主體來說,就是政策制定上能充分吸取來自人民群眾的聲音。如果渠道不暢通,多方共治就很難實現。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制定法律需要和人民實現良好溝通,推進政策更好落實。做到導向清晰、多元參與、激勵有效、良性互動相統一,真正實現共建共治,從而實現真正的共贏。當然,方法論上強調系統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際上就是系統思維的具體應用。生態文明建設強調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同樣需要秉承系統思維,有序推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