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違背合作精神 製造海洋摩擦
http://www.CRNTT.com   2022-12-05 16:31:02


 
  最後,強化情報分享,做實“印太戰略”。雖然頗為高調,但美日印澳“四邊機制”本質上仍是一個對話平台,有實質內容的東西不多,而且有忽視“印太地區”其他國家的問題。而IPMDA正好是一個抓手,美國等國希望通過信息分享充分調動區域內國家跟隨“印太戰略”的積極性。“四方安全對話”目前尚未建立情報共享機制,但四國現有的雙邊協議已為情報共享合作奠定了基礎。在雙邊協議基礎上,美日印澳通過“海域態勢感知夥伴關係”這類民用框架加深四國之間的信息共享及合作,為進一步建立四國軍事情報共享機制探路。更重要的是,美日印澳將會打著為地區提供國際安全公共品的旗號,拉攏其他國家主動或被動地參與,逐漸形成事實上針對中國的情報或信息共享網絡。此外,如果再與其所謂的執法合作相配合,還會從行動方面直接對中國的海洋活動構成挑戰。美國所謂“自由且開放”的印太戰略,實際上是要構建充滿冷戰思維、以戰略圍堵和制衡中國為核心目標的排他性對抗性小圈子。

  為此,美國將通過技術合作、輿論造勢、敘事競爭和外交網絡等手段推進“印太海域態勢感知夥伴關係”計劃。美國聲稱IPMDA將充分利用現有的AIS、遙感和無線電等商用數據,整合與擴展位於印度的印度洋信息整合中心、位於新加坡的信息整合中心、澳大利亞資助在瓦努阿圖設立的太平洋融合中心,以及太平洋島嶼論壇漁業局在所羅門群島的區域漁業監控中心等四個信息中心的數據。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也打算向美國鷹眼360公司購買其天基無線電檢測系統獲得的船舶監控信息,並通過美國海軍的“海洋視野”平台等渠道向其夥伴國發布數據。

  9月以來,美國《紐約時報》和專司炒作中國海洋威脅的“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等媒體及智庫開始造勢,撰寫了多篇污蔑中國漁船行為的文章,誇大中國漁船的活動及對海洋環境甚至地緣政治的影響。近年來,美國將炒作的重點轉向遠海大洋,以期調動更多的成員來牽制和對抗中國。跟隨中國遠洋漁船的足跡,美國的炒作已經遍布全球,在全球各大海洋製造虛假信息和謠言。

  IPMDA本身就是美國等國敘事競爭的重要部分,其手法大致與前些年炒作中國南海行為如出一轍:先是通過輿論將中國塑造成破壞地區規則及和平穩定的麻煩製造者,然後在外交上不斷重申強調,最終在輿論和外交上形成一種流行的話語現實。可以預計,在輿論炒作的基礎上,美國下一步將會發起新一輪外交攻勢。

  (作者:胡波,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研究員、“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