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銳地感受到國家對農業高度重視,他開始四處打聽,發現還有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
“不然回家種糧?”徐小占動了心。一來,國家重視,發展有前景;二來,政府扶持,種糧有保障;三來,種過地,有點經驗。
找了倆合夥人,租了400多畝地,轟轟烈烈地幹了起來。
很快,徐小占就遇到難題。
租來的地,東一塊,西一塊,零零散散,并未連片成方。澆地時,井有限,別人占著,他們就得排隊等。該澆的時候澆不到,苗吃不上水,長得歪歪癟癟。
農機也不够用。收割機都是到周邊租借,借不到時,遇上大雨,就影響收成。
仨人還不懂技術。“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幹咱咋幹。”瞧見隔壁打藥,他們也跟著打。結果,藥打了,遲遲不見效。
2013年,第一茬莊稼收獲,站在地頭,徐小占擰起眉頭:隔壁田,小麥畝產1000多斤;再看自個的,只有800來斤。
本想大幹一場,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徐小占愁得睡不著。
“種地這事,沒那麼簡單。”幾天後,他拾掇好行李,去外地“取經”,和專家一嘮才發現,“種地原來是門大學問,必須得科學種植。”
沒念過大學,徐小占不懂啥叫科學種植,於是,找到了在外工作的同鄉李華鋒——農業學院的高材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