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造老年友好型就業環境
http://www.CRNTT.com   2022-12-27 08:23:43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這是在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階段,為破解老齡化困局做出的現實選擇。展望“十四五”未來的關鍵三年,分步驟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已是箭在弦上,這將使老年勞動力供給逐漸增加。考慮到當前中國就業市場仍然面臨需求、供給和不確定因素的交織影響,應積極打造老年友好型就業環境,推動就業市場平穩承接供給增加的老年勞動力。

  工人日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陳建偉文章表示,老年勞動力供給增加與青年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有明顯不同。首先,老年勞動力更加偏好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不十分緊張或繁重的工作,以及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更具靈活性的工作。其次,老年勞動力的工作經驗更加豐富、團隊意識更強、非認知技能(如社交能力)更強,更加適應需要密切協調和溝通的職業類型。此外,老年勞動力的流動性相對較低,有利於穩定用人單位的雇傭結構。總之,老年勞動力在就業市場有著自身特有的比較優勢,也存在由於年齡和健康等因素帶來的劣勢。

  文章介紹,當前,中國就業市場有一些值得關注的影響老年勞動力需求的特徵趨勢。

  首先,青年失業率仍維持在較高水平,可能對老年勞動力的需求產生一定的替代和抑制效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17.1%,比上月有所下降。儘管青年失業率不太可能一直保持高位,但是青年勞動力與老年勞動力相比有更長的持續工作年限,更受雇主青睞。也就是說,如果就業市場因經濟景氣原因出現了較高的青年失業率,老年勞動力的再就業可能會受到影響。

  其次,老年勞動力的勞動生產率提升潛力與其工資薪酬之間的正相關性弱化,影響企業對老年勞動力的需求。大量關於年齡-工資聯動變化規律的研究顯示,個人工資與員工年齡(工齡)保持正相關,因為存在“幹中學”的人力資本和工作經驗積累。這意味著,企業雇傭老年勞動力可能面臨相對較高的薪酬成本。而企業預測未來老年勞動力的生產率增長潛力缺乏,很有可能會減少對老年勞動力的需求。

  此外,老年勞動力適應技術進步環境的能力相對弱於青年勞動力,而當前就業市場的增量需求很大程度上由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進步驅動,老年勞動力可能難以適應新技術應用帶來的新就業機會。在技術進步的環境裡,就業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更新節奏也更快,這要求勞動者持續投入較多的學習時間,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然而,個人生命周期的學習效率並不是恒定不變的,一般來說,青年學習效率較高,學習精力也較為旺盛。因此,技術進步創造的技術型工作崗位對老年勞動力的需求相對偏低。

  綜上分析,日漸增加的老年勞動力資源,並不是完美匹配了當前就業市場的需求。進一步分析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內外環境,外需收縮、全球價值鏈供應鏈轉移和不確定性衝擊仍然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和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因素。叠加未來幾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規模仍將持續較高,預期未來三到五年內,中國就業市場仍然面臨著需求不足的壓力和結構性就業矛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