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
http://www.CRNTT.com   2023-01-04 11:14:50


  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謀劃優化供給和擴大內需,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適配性,努力實現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

  供給和需求有機結合點就是經濟的增長點,抓住了、做好了,既能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又能擴大當期需求,未來產生高質量供給後,會進一步創造有效需求。
  
  供給和需求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各地區各部門持續推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全面落地見效,2022年1至11月全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8.9%,已連續7個月回升,順應經濟升級發展的製造業技改投資更是同比增長9.1%;擴大內需方面,多地大規模發放消費券,以真金白銀提振信心、拉動消費,2022年1至11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24585億元,同比增長4.2%,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達1047.9萬輛,同比增長24.2%。2022年以來,面對三重壓力和超預期因素衝擊,我國先後出台實施了一系列促進結構優化、擴大有效需求、推動供需更好銜接的措施,助力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前不久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明確提出“六個統籌”,其中之一就是“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這是黨中央基於經濟運行規律和國內外發展環境變化作出的戰略部署,是積極應對不確定因素調整、增強發展主動性的長久之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要求。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謀劃優化供給和擴大內需,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適配性,努力實現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環和動態平衡。

  大國經濟具有內需為主導的顯著特徵。內需市場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社會民生,是經濟發展的主要依托。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應對外部衝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當前需求不足是我國面臨的突出矛盾,既有消費能力偏弱、消費場景受限等問題,也有民間投資偏弱、企業投資意願下降等問題。綱舉目張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首要的便是“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