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降低家庭經濟風險助益提振內需
http://www.CRNTT.com   2023-01-10 09:23:57


  中評社北京1月10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這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最直觀闡釋。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家庭經濟風險顯著下降,家庭抗風險能力逐漸增強,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提高。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為我國今後十年經濟發展指明方向和道路。家庭消費是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收入是家庭消費的基礎性因素,也不能忽視家庭經濟風險對家庭消費的影響。家庭經濟風險方面,我們不僅僅關注單一風險,更應該關注由各種風險引起家庭資產負債表變化引發的整體風險變動。

  降低經濟風險、縮小家庭經濟風險差異是提高居民消費預期的保障。內需提振是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國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家庭消費則是內需的主要力量。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影響,家庭風險意識加大,包含消費在內的生產和投資等家庭活動需求減弱,家庭預防性儲蓄增加。降低家庭經濟風險有助於提高家庭消費傾向,修復生產較強與需求偏弱的不均衡。

  提振內需尤其是家庭消費,不僅需要加強收入的基礎性作用,更需要從宏觀層面制定長期戰略規劃,多維度、多手段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和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設,降低家庭經濟風險,縮小家庭經濟風險差異,從而提升家庭消費。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提高家庭收入,降低家庭經濟風險。發展是第一要務,經濟增長是提高家庭收入、降低家庭經濟風險的主要手段。區域協調發展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是我國重要的國家戰略之一,也是我國今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之一。通過區域內的生態、民生、交通等綜合協調,區域協調發展不僅可以全面降低區域內家庭經濟風險,還可以縮小區域內家庭間經濟風險差異;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家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家庭工資性收入;健全資本市場、加大家庭普惠金融教育,增加財產性收入。

  優化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發揮社保制度的兜底性作用,降低家庭經濟風險,提高家庭未來消費預期。社會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也是家庭經濟風險管理的壓艙石,不僅保障了家庭現金流穩定,更提高了家庭抗風險能力。優化社保體系建設,在實現法定人群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不同群體社會保障程度的差異,增加女性生育保險的保障程度。進一步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擴大第二支柱的覆蓋面。加速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試點並盡快在全國實施,穩妥增加個人養老賬戶的保障類產品供給,如稅延型養老保險和稅優型醫療保險,實現家庭抗風險能力以及財富的增值、保值和傳承,降低家庭未來風險預期,促進家庭消費。

  精準化調整稅收政策、優化收入分配制度,縮小家庭經濟風險差異。加大稅收制度對收入分配的調節力度,對縮小家庭經濟不平等具有顯著的異質性作用,如消費類稅收的調節力度最大,收入類稅收次之,最後是財產類稅收;稅收對高收入群體的調節作用較為顯著,對城市家庭的調節力度高於農村。因此,稅收制度的精準化調整可以進一步縮小家庭經濟風險差異。進一步擴大奢侈品徵稅範圍,將家庭人口結構和家庭總收入納入到稅率制定中,通過稅收減免提高生育率,以家庭總收入為計稅基數,保護低收入家庭,從而降低家庭經濟風險。

  提高自身風險管理能力,降低家庭經濟風險。家庭自身風險管理能力是降低家庭經濟風險的重要手段。如果家庭風險管理能力充分,即使較大風險,對家庭福祉的影響也會較小;反之,如果風險管理能力不足,即使較小風險,也會對家庭福祉產生較大衝擊。收入提高是降低家庭經濟風險的重要因素,但收入結構不合理可能會抵消收入增加對家庭經濟風險降低的作用,因此在提高工資性收入的基礎上,要盡可能優化收入結構,降低家庭對工資性收入的過度依賴,從而降低家庭經濟風險,促進消費。加大金融知識的普及,引導家庭樹立正確的財富管理理念,先齊家後理財,制定穩健的財富管理計劃,借助更多金融工具降低家庭經濟風險,如商業保險,提高家庭抗風險能力,促進消費。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