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韓國除了老齡化嚴重等長期問題,還面臨企業成本上漲、公共債務擴大和出口增長遇阻等中短期問題。如不能排除外部政治干擾,積極與亞洲各國開展務實經濟合作,其2023年經濟增長將面臨較多挑戰。亞洲開發銀行對日本和韓國2023年的增長預測分別為1.3%和1.5%。
文章指出,2023年亞洲經濟增長也面臨著三大挑戰,但亞洲地區擁有極強的韌性,或許能順利克服這些難題。
一是美歐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出口增長困難。受供需兩方面因素影響,美國和歐洲正經歷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美歐貨幣當局採取少有的緊縮貨幣政策穩定物價,卻不可避免地降低了總需求,使經濟衰退概率大增,也給高度依賴出口的亞洲經濟帶來巨大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3年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增速分別祗有1.0%和0.5%。不過,美歐高通脹在2022年底逐步見頂回落,2023年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的空間有限,市場焦慮有所緩解。此外,中國經濟回升會給亞洲各國出口帶來新增長點,特別是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等區域一體化機製作用下,亞洲內部大市場的重要性將逐步提高。
二是烏克蘭危機長期化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2022年烏克蘭危機將能源和糧食等大宗商品的全球價格推至高位,企業生產成本上升使各國面臨極大的通脹壓力。烏克蘭危機呈現的長期化趨勢可能會使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保持高位運行,對亞洲各國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構成衝擊。但亞洲內部能源合作和交易較為發達,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相對較低,且本身種植大量小麥,水稻在糧食中的占比較高,大多數國家在烏克蘭危機中的政治立場中立,受俄烏衝突的直接影響較小。但也要警惕烏克蘭危機可能的擴大化對亞洲經濟增長造成的間接影響。
三是地緣政治問題給亞洲經濟增長帶來的不必要干擾。美國正致力於開展大國競爭戰略,積極在亞洲操弄、炒作地緣政治議題,試圖挑撥亞洲國家間的關係,分裂亞洲經濟一體化合作,給亞洲經濟增長製造額外干擾。但絕大多數亞洲國家聚焦發展與合作,無意選邊站,更不可能為域外國家的一己之私犧牲自己的大好發展前景。經過幾十年努力,亞洲各國已形成高度的政治互信,並在此基礎上打造了諸多高水平的經貿合作體系。比如RCEP以及最新建立的中國與海合會戰略夥伴關係等都是亞洲全方位合作的典範。亞洲有能力、有韌性為持續的經濟增長創造良好的合作環境和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