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更多糧田變良田
http://www.CRNTT.com   2023-01-16 16:04:54


 

  誰來建?

  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建設

  “莊稼種在項目區,我種了100多畝地,玉米畝產最高達到1700多斤,增產三四百斤。前段時間澆了遍越冬水,今年夏收小麥收成也差不了。”山東省禹城市倫鎮城西村種植大戶劉興平對豐收充滿希望。

  2021年,禹城市爭取1.5億元資金,完成了1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劉興平所在的城西村2600多畝地全部劃入其中,新上了11眼的鋼混井。“有了新機井,一按開關就能輕鬆澆地,一小時還少花7元錢。”劉興平說。農田變化帶來豐產,2022年倫鎮示範區實現糧食畝產1542.5公斤,比上年增產15.6%。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一個重要抓手,要堅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高標準農田如何建?郭永田說,農業農村部將明確建設思路、區域布局、重點內容、進度安排、保障措施等,在2022年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2030年規劃建成12億畝的基礎上,加快把15.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同步改造提升超過使用期限的已建高標準農田設施,以此穩定保障1.6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

  ——在建設布局上要突出重點。各地項目實施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相結合,以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

  ——在建設內容上要綜合配套。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護、農田輸配電、科技服務、管護利用等建設內容協同發力,集中力量打造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

  ——在建設措施上要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地區耕地質量問題、農田設施短板和農業生產主要障礙因素,高標準農田分區分類施策推進項目建設。比如,黃淮海和西北地區突出高效節水灌溉,統籌做好新建、補建和改造提升,重點解決耕層淺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灌溉保障條件薄弱、田間設施老化損毀等問題。

  高標準農田“誰來建”?郭永田說,高標準農田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項目由縣級農業農村部門組織開展,包括制定縣域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建立項目庫、組織項目實施等工作。同時,積極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組織和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高標準農田,鼓勵通過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農民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

  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持續增加。中央財政資金連年增長,為農田建設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力資金保障。2019年、2020年分別安排中央資金859億元、867億元支持全國每年建設高標準農田8000萬畝,2021年、2022年分別增長到1008億元、1096億元支持全國每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億畝。

  同時,各地創新投融資模式,多元化投入渠道不斷拓寬。江西、四川等省通過發行高標準農田專項債等,將畝均投入標準提高到3000元。江蘇省大力增加地方財政資金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全省畝均投入達到3000元。河南省西平縣採用“特許經營”方式引進省水投集團投資3.2億元,探索融資新模式。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扛穩糧食安全責任的重要抓手。”河南省安陽縣委書記邢振東說,縣裡成立了高規格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指揮部,高標準規劃設計,嚴要求推進建設。嚴格落實招投標制、項目法人制和合同制,嚴把設計關、材料關、施工關、資金關、監理關、驗收關等“六關”,確保將高標準農田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