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刻不容緩
http://www.CRNTT.com   2023-01-19 09:25:39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電/網評: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刻不容緩

  來源:東方網 作者:徐林生

  進入21世紀,我國生育率持續走低,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2016年國家實行“二孩”政策,2017年生育率略有上升,但低於政策預期。2021年國家推出“三孩”政策,提出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從去年人口60年首次負增長看,“三孩”政策暫未達預期。

  曾幾何時,我國人口負增長是不可想象的“假設”。去年11月,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在《人口與健康》雜誌發表文章“大膽”預測,依據目前偏低生育率,我國人口負增長將提前至2027年出現。如今“話語”剛落,真的“狼來了”,令人意外,值得高度關注。

  人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經濟社會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成就,“人口紅利”居功至偉。研究表明,勞動力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6%。假如人口出現負增長,將對我國人口結構、經濟社會發展、國防建設等帶來重大負面影響。

  近年來,在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目標引導下,一些地方陸續出台鼓勵生育政策,如延長產假、發放小額補助、“二孩”“三孩”養育補貼等,但收效並不明顯。生育問題影響因素複雜,要解決育齡夫婦“不想生”“不敢生”的“生育之憂”,局部性“小恩小惠”式激勵恐怕難以奏效。系統著眼、頂層設計、加大力度,提高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緊迫感,才是應對人口負增長最優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環顧左右,對生育不友好的現象比比皆是:女性就業受歧視、育齡婦女孕產期待遇沒保障、小孩入托入學難,學生負擔仍然較重,子女教育支出幾成“無底洞”,加上就業競爭激烈、房價高企、醫療開支不小……每一項都在點滴吞噬著人們的“生育意願”。

  生育是個人大事、家庭大事,也是社會大事、國家大事。根據人口增長不斷下降趨勢,鼓勵生育應成各界共識。從各國遏止人口負增長成效看,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宜早不宜遲,力度宜大不宜小。瞻前顧後、議而不決,可能錯失最佳決策時機,導致政策效應難及預期。

  從長計議,我們必須從更新觀念婚育、整治天價彩禮、呵護好孕產婦、均等化教育資源、推進普惠托育、提高生育補貼、加大稅收減免、完善就業安排、加強醫療和住房保障等,盡早作出制度性安排,系統性解決育齡群體的“生育之憂”。祗有這樣,才能徹底扭轉人口負增長趨勢,讓經濟增長的“劉易斯拐點”遲點到來。(來源:東方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