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了糧食夢種子夢
http://www.CRNTT.com   2023-01-23 11:32:17


  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冬日裡,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南濱農場,農田裡的大片玉米長勢正旺,綠油油的一眼望不到邊。向日葵地裡,朵朵葵花在陽光下仿佛露出了燦爛的笑臉。

  “力爭培育高產優質新品種”

  從腰間抽出紙袋,揉開袋口輕輕地將未吐絲玉米雌穗套住……1月13日下午,在一片高矮不一的玉米地中,身穿藍色工作服、頭戴大檐帽的孫凱熟練地給玉米雌穗套袋。看到記者,孫凱抬頭笑了笑,“這片地種的玉米有七八百份材料,育種材料高低、形狀都不一樣,為了防止串粉,所以要在吐花絲前套好袋”。

  出生於豫北農村的孫凱,從小就對農業生產有著特殊的情懷。上世紀90年代,他就來到三亞從事棉花南繁加代育種工作,現已是一家種業公司科研部玉米項目負責人。他每到11月份便會南下三亞,每年要配五六千個組合,然後進行篩選鑒定,選擇出豐產、優質、抗逆好的新品種。

  由於春節正是授粉時期,這些年孫凱大都獨自在三亞過年。十幾年來,孫凱和團隊的大部分時間花在玉米育種田裡。“我最早來三亞才三十來歲,時光荏苒,一晃20多年了!”孫凱感慨,“響應國家號召,我們力爭培育出高產、廣適、優質的玉米新品種。”

  “科企合作有很大發展空間”

  三亞地處熱帶地區,氣候條件得天獨厚。近年來全國近30個省份800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科技型企業約6000多名農業科技專家,前來從事南繁育種工作。

  1月14日10點多,三亞艶陽高照,在太陽直射下皮膚甚至有些灼熱感。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海南南繁基地裡,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博士生孫茜和師妹張越冉戴著帽子穿著防曬衣“全副武裝”來到研究組的玉米地。孫茜說:“10點左右太陽最好,也是花粉活力最強的時候,我們每天這個時候來授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