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春節申城有哪些文化習俗
http://www.CRNTT.com   2023-01-24 14:59:41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據文匯報報導,“從早早吃一口那又黏又稠又香又熱的臘八粥時,就開始聽到了年的腳步。這年的行程真是太長太長,直到轉年正月十五鬧元宵,在狂熱中才畫上句號。”這是馮驥才的《年文化》中有關春節的描述。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承載著對美好生活祈福納祥的向往。

  上海人過年有哪些習俗?在滬展出的《滬上新年美好生活——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藏年俗文物展》,系統呈現了上海地區五方雜處、新舊雜糅的海派年俗,讓人們一窺海派文化的多元多樣。

  新年每一天都有講究,豐富娛樂活動更添節日喜慶

  走進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展廳,入口布置成了一條“年貨大街”的樣子,放置了老照片、老字號的地圖以及老字號商鋪包裝紙等,海派春節氛圍撲面而來。

  展覽分為“迎新年”“賀新年”兩大部分,精選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特色館藏文物82組,涵蓋小校場年畫、月份牌、老上海戲單以及各類老上海兒童玩具、賀年片等,盡顯海派年俗特色。

  除夕最重要的風俗是全家團聚守歲,從午後開始,陸續懸掛祖先遺像,擺上香燭供品,傍晚進行饗祭儀式,然後闔家吃年夜飯,喝守歲酒,對小輩封壓歲錢,直到新年降臨。展廳中,一對銅錢編元寶很是引人關注。明末清初,人們用紅線串聯銅錢扎成龍、虎、方勝、元寶、寶劍等形狀,作為壓歲錢送給小孩。這之中包含了兩個含義:一是給小孩鎮邪,二是長者給小孩新年時使用的零花錢。

  新年的每一天都有講究:大年初一拜大年,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五迎財神……相傳初五是財神生日,又稱“接五路財神日”。此次展出的清代年畫《財源茂盛》,並排而坐的是文武財神。據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城市史研究部孫曉芝介紹,上海以前以活鯉魚迎財神,鯉魚上貼著印有龍門圖案的紅紙,寓意“吉慶有餘”“跳龍門,交好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