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7日電/“陣風”為何沒成為“一陣風”——探究“陣風”戰機的優長與短板
2022年,“陣風”戰機再獲新訂單。如果不出意外,印尼將引進42架“陣風”戰機。正式交付之後,印尼空軍將擁有亞洲較大規模的“陣風”戰機機隊。
然而,從1986年“陣風”戰機首飛時起,一直到2015年之前,該戰機除了裝備法國海軍和空軍之外,一直沒有獲得其他國家的訂單。甚至當時有評論質疑——“陣風”戰機會不會成為國際軍貿市場上一掠而過的“一陣風”。
近些年,在四代機市場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陣風”戰機外銷之路卻走得較順。2015年起的8年時間內,該戰機已經外銷278架,合同總金額超過540億美元,平均單價達2億美元,裸機單價幾乎與F-35戰機持平。
為什麼“陣風”沒有成為“一陣風”,反而被多國相中?光環之下它的本領究竟如何?與五代機存在代差的客觀形勢下其未來發展之路如何?本期“熱點兵器”,讓我們聚焦“陣風”戰機。
高性能並非該型戰機研發的唯一出發點
20世紀70~80年代,冷戰中的美蘇陣營劍拔弩張。“幻影”2000戰機已無法保持優勢,法國空軍和海軍迫切需要新一代戰術戰機,來取代當時的“幻影”“超級軍旗”“美洲虎”等機型,並實現主力戰機型號標準化。
1979年,法國達索公司承接了新一代戰術戰機研製任務。法國國防部對其要求是:第一,具備低速性能和大迎角飛行能力,可用於近距作戰;第二,可完成多目標中距空戰任務;第三,具備大速度範圍以執行攔截作戰任務;第四,擁有650千米以上作戰半徑,可在對手防空火力外實施打擊;第五,可在航母上短距起降,實施全天候作戰;第六,具備一定隱身能力和電子對抗能力。
但是,追求高性能並不是這型後來被稱作“陣風”的新一代戰機研發的唯一出發點。法國航空工業長期以來一直秉持獨立自主的發展戰略,即便在多國合作項目中也極力保持其主導地位。作為屈指可數的有獨立研發先進戰機能力的國家之一,法國在制訂該戰機研製計劃時,就考慮到了對自主研發能力的秉持與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