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找准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韵腳
http://www.CRNTT.com   2023-02-22 09:38:50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據新華網報導,“和合共生——故宮·國博藏文物聯展”展廳工作日人頭攢動;南京博物院推出的“家·國——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展”依然火爆;河南博物院將隋代大墓搬上網,全虛擬場景復原展示震撼觀眾……各地文化“開年展”熱力全開,不僅得益於文化消費的巨大潛力,更重要的是摸索出了與時代相呼應的韵腳,奏響文化破圈傳播的新樂章,讓原本靜默的文物等資源“活”過來、“潮”起來。

  中華五千年文明自帶流量密碼。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這些精神內涵一脈相承,在歲月洗禮下不斷豐富,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血脈。傳世的文物、典籍、非遺技藝等,是中華文明存續流傳的載體。以展為媒,對話歷史,人們細細體味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賡續文化基因、增強文化自信,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要找准它的時代韵腳。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豐富,越來越多的人們提出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通過文物等載體對話歷史,人們不再滿足於“看得見”,更希望“看得懂”。“隔著玻璃、掛在墻上”的傳統展陳正升級為富含聲光電等科技元素的沉浸式互動體驗,讓觀眾從“對話歷史”到“走進歷史”。有的文博機構還更新運營理念,讓文化場所變身“旅遊打卡地”、讓文物成為“潮玩”,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在春風化雨中傳承中華文明基因。

  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韵腳裡有中華文明綿延千年的文化自信。讓文物“活”過來、文化“潮”起來,有助於增進全社會對中國歷史的深切體認,為時代提供精神滋養。憶古思今,不斷深化對中華文明源流的探尋與思考,文化基因的源頭活水將引領我們認識過去、把握今天、面向未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