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23-03-05 08:40:15


擴大內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促進中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於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有效促進經濟良性循環,有利於以自身的穩定發展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
  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搞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這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出了重要要求,也為推進今年經濟工作指明了著力方向。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黃群慧文章認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是總需求不足,必須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會再生產實現良性循環。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與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並不矛盾,二者具有內在一致性。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從而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
  
  深刻認識內在一致性
  
  文章分析,擴大內需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促進中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利於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有效促進經濟良性循環,有利於以自身的穩定發展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
  
  從經濟增長的需求側看,國內需求包括消費和投資兩個方面。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發揮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最終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多年保持在50%以上。進入新發展階段,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環境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也對擴大內需提出了新要求。現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要全面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優化投資結構,拓展投資空間,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到2035年實現消費和投資規模再上新台階、完整內需體系全面建立的目標。
  
  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並不意味著可以僅從需求側單向突進促進經濟增長、構建新發展格局,並不意味著供給側結構性問題已經得到瞭解決而可以放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主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還必須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統籌推進。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在一致性有一個全面認識。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通常採用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分析框架,總供給分析的經濟產出是基於經濟產出量取決於資本、勞動和技術等生產要素供給這個生產函數計算出的,其經濟增速是潛在的增速,是長期視角分析的經濟增長;總需求分析的經濟產出則是基於GDP等於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淨出口之和這個公式計算出的,其經濟增速是現實的增速,是短期視角分析得出的經濟增長。因此,在宏觀經濟調控的政策體系中,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是宏觀調控的兩類手段,供給側管理強調針對經濟中存在的長期性、結構性問題,通過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調整產業結構來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跨周期激發經濟發展動力、提高潛在增長率,從而實現促進經濟長期增長目標;需求側管理則是強調針對經濟中存在的周期性、總量性問題,通過短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來逆周期刺激或者抑制需求總量,從而短期調控經濟增長速度、實現現實增長目標。這意味著,從供給側入手和從需求側入手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區別在於,一個更多把握經濟增長長期趨勢,一個更多聚焦經濟短期波動。任何一個經濟體要實現穩定、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都需要把握好、協調好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政策,通過二者的有效結合實現經濟發展目標。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