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超越人工智能?“類器官智能”時代或將到來
http://www.CRNTT.com   2023-03-06 09:36:12


 

  “類腦器官”指的便是一種筆尖大小的細胞培養物,其中存在具有類器官功能的神經元。之所以能夠提取這種細胞,得益於幹細胞研究先驅約翰·戈登和山中伸彌的一項開創性研究成果——從皮膚等發育完全的組織中提取細胞的能力。

  在此基礎上,哈通將“類腦智能”定義為“在實驗室內培養的人腦模型中再現認知功能,如學習和感覺處理”。“類腦智能”也被稱為“實驗器皿中的智能”。

  這項研究還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與“類腦器官”溝通,以便向它們發送信息,並接收其正在“思考”的讀數。“我們開發了一種腦機接口設備。”哈通說,相當於利用這個密集覆蓋微小電極的設備給“類腦器官”描繪腦電圖。

  具有多重意義

  類器官智能技術似乎已經取得進展。去年10月,澳大利亞墨爾本腦皮層實驗室的首席科學官布雷特·卡根等人發布研究成果說,培養皿中的腦細胞可以“玩”一款名為“pong”的簡單電子遊戲。他們能夠證明“神經元可以目標為導向的方式,實時地使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哈通說,這項研究有助於挖掘類器官智能技術的更多潛力。

  若能實現,這項技術或給人類生活帶來較大影響。首先,相關研究有望為人們提供對大腦更深入的瞭解。“這為研究人類大腦的運作方式打開了大門。”哈通說,甚至可以進行一些此前由於道德倫理約束而無法對人腦進行的實驗。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員莉娜·斯米爾諾娃還表示,若能獲得普通人和自閉症患者捐贈的細胞,從而對其“類腦器官”進行比較研究,可能有助於人們進一步瞭解這種疾病。研究對象的範圍還可能擴大至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並檢驗相應治療藥物的效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